但王淵哪有那么容易放下,他二十四歲出任刑部尚書,收羅二十多條罪狀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賀世儀免官下獄,并牽連賀家九族誅了個干凈。
當年杜若菡從賀府歸家的時候已有身孕,懷了賀家的子嗣。王淵不在乎這些,他料理了賀家之后,迎娶了她,把她過門不多久生下的兒子當成自己的親生兒子,親手撫養長大。
這孩子冠王家的姓,叫王俊之。
他很聰慧,在王淵的教導下,十六歲考中舉人,二十一歲考中探花,被當今圣上看重,只在翰林院呆了兩年就協助大理寺辦案,二十六歲破天荒升任大理寺卿,可謂平步青云飛黃騰達。
當時王淵在朝任太子太傅,王家父子二人俱是公卿,不知羨煞多少人。
然而不知是誰暗中把王俊之的身世捅了出來,說他本不是王淵的兒子而是賀家的子孫,而王淵殺他父親誅賀家九族,王、賀兩家有著血海深仇,他這是認仇作父……
王俊之穿著正三品的官袍,頹然跌坐在椅子上。
之后他跟王淵斷絕父子關系,上奏天子改回賀姓,從此變得冷酷殘忍,在大理寺大興酷刑,成為人人懼怕的酷吏。
多少人因為他而家破人亡。
王淵以有這樣酷吏的兒子為恥,這才辭官回到同里,在鄉間建退思園從此隱居不仕。
原來是這樣。
沈持心道:酷吏一般都沒有好下場,王大儒說是“退思”,倒不如說他怕被賀俊之牽連,提前隱退了吧。
能在高位時毫不留戀權力,走得徹底的人是讓人最佩服的。
……
唏噓之余,沈持為每篇墨卷做了點評。
“此文在破題時都能抓住其中的關鍵字眼,就連虛字也無妨,”沈持在紙上寫道:“上聯下掛,整理出他與上下文的脈絡與關系作深入闡釋,神理、口氣俱顯躍無余。”
是篇上品之作。
仔細一瞧,原來是六年前春闈。
他又去點評比文章,這種文章一放進去,但凡是個有眼睛的考官,都要點他為文魁。
點評完翻開小字一看,竟是三年前春闈被點為頭名狀元的文章。
……
沈持將手中的墨卷一一點評完,兩日后去找王淵。
“學生先前所好奇之事已有答案,”他說道:“老師的學生所做的文章平正通達,各有特色讓人看了不禁叫絕,是以天下解元、狀元多出自老師門下。”
王淵對他的點評很滿意:“參照這些墨卷,你的文章能趕上幾分?”
沈持:“學生慚愧,只能及三四分。”
“你能點評如此到位,”王淵笑道:“不止三四分,最起碼能及五分。”
沈持:“……”
五分……一半還不是一樣菜,老師求你別說了。
談論完八股文,王淵隨口問他:“你一個人來的同里?”
“有一位同鄉與學生一塊兒來的,”沈持把趙蟾桂的事說了:“正巧這兩日我要出去尋一尋他,免得他找不到我為我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