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持點頭如雞啄米:“我等著。”
語畢,就見她緩步展身,
踮腳一躍,矯捷如燕子般落在了對岸,回眸對他說道:“很快。”
她對著不算太茂盛的小叢林吹了低低吹了兩聲口哨,守在附近的兵士立即現身,他們交談幾句,很快,蘇瀚帶著其余的朝廷使臣找了過來。
四名御林軍校尉一看這完全不是個事兒啊,抬抬腿便跳了過來。但是他們往下一看也眼暈,只能自己過來,帶個人飛是不行的。
懷武將軍蘇瀚帶人三下五除二在兩側的山頭上臨時搭起繩橋——就是臨時拉幾十道繩并在一處,兩頭由兵士們拽著,搭好之后,任、顧兩位大人和馮公公看著三尺來寬的繩橋,面色刷白,這要在上面一打滑不就掉下去了嗎?
任竹青面上巋然不動,硬著頭皮踏上去,奈何上去后腿軟走不快,一步一步往對面挪去。史玉皎給蘇瀚使了個眼色,他立即也走上繩橋,在后面扶著任竹青過了橋。
顧擎和馮柏也這樣顫顫巍巍地走過來了。腳踩在地上時,臉上都明晃晃地寫著:好險,心都提到嗓子眼了。
那頭,繩橋一松撤了回去。
“多謝史將軍,多謝蘇將軍。”文官使臣們都拱手致謝:“后會有期。”
史玉皎和蘇瀚同時回禮:“諸位大人此去安好,早日歸來。”
沈持深深望一眼史玉皎,縱有千般話,在國事面前也只能咽下去等以后再說了。
他們依地圖行了不到十里地的曲折山路,往前就看到大理國最北邊的城郭——昭通郡城門。
大理王室段氏祖上是河西的武威郡人氏,據說是為了不忘先祖,大理國依舊沿用郡縣,大約相當于本朝的州府。
禮部員外郎顧擎備好明黃色的我朝的印信,到了近前,遞給看守城門的小吏:“我等乃昭朝使臣,請求面見大理王上。”
望著如天降一般的大昭朝使臣,城門小吏的眼珠子都要瞪出來:“幾位稍等,在下這就去通報郡守白大人。”
大理國這個地方,從秦州開始就被中原王朝所覬覦,但由于種種原因,諸王朝對他一直是采取羈縻政策,就是任由當地自成一國,王朝強勢的時候他們只要向朝廷進貢表示臣服就可以了,反之,王朝式微之際,他們就單飛了。一直割據了兩千多年,直到明代才徹底被納入王朝的版圖。
怎么納進來的,靠的是移民,讓漢人大量移居此地。
……
當朝開國之初,大理段氏也曾上書稱臣,只是后來朝廷無暇顧及西南,段氏的不孝子孫開始不講武德了……
大抵昭通郡很小,沈持他們等了不到一個時辰,昭通郡守便坐著馬車來迎:“在下大理國昭通郡守白青廬,前來恭迎貴國使臣。”
白發當歸隱,青山可結廬1。這位郡守白青廬,看來家中還是習儒家文化的。
“白大人,幸會。”沈持他們一一上前遞了名帖。
白青廬笑容可掬態度恭謹,見沈持歲數小,但聲姿高暢,不免多打量他幾眼:“在下已遣人給王上送信,請諸位在敝地暫留一兩日。”
大理國的都城此時還叫“鴨池城”,看地圖,大約就是后世的昆明市了,據說段氏祖先剛開創王業時都城在大理,還要往西南走一些,但后來為了跟中原王朝打交道,這才遷都到鴨池城的。
沈持:“叨擾白大人。”
他們隨白青廬入昭通郡。
郡中行人瀝瀝淅淅,凋敝之象更甚我朝治下的黔州府,可見大理國挺窮的,怪不得時不時騷擾我朝的邊境想搶掠,又企圖與安南國勾結開礦藏,這樣的經濟不容他們不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