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像他娘朱氏的活兒。
倒像是剛學了兩三年針線的堂妹沈瑩做的。當朝百姓家里的女子拿針線早,五六歲開始跟著娘親縫縫補補,
十來歲會做衣裳鞋襪,
是為女紅。
有不讓在家吃閑飯的意思。
“沈小郎君,
”江家的仆人交給他的時候說道:“沈捕頭讓我給你帶個話兒,說你那兩個妹子也都上學去了。”
沈瑩和沈知朵去上學了?
到底還是說動了他爺沈山。想來沈瑩做了這些針線來謝他,真是辛苦她了。
沈持謝過他,又問:“你見著我爹了?他的腿好了沒有?”
仆人說道:“沈捕頭已在縣衙當差,
沈小郎君放心吧。”
江家來過沒幾天,
裴惟她娘裴夫人親自來了,
一見著裴惟抱到懷里心肝兒肉地哭起來:“阿娘才聽說你生病了,好了沒有?快告訴阿娘。”
消息傳回去的晚,她得知后立馬趕來。
裴惟:“幸得沈兄悉心照料,
早好了。”
都是十多天前的事了。
裴夫人眼淚汪汪地看著沈持:“多謝你照顧惟兒,”接下來恐怕要說“大恩大德”之類的話了,沈持聽不得,趕緊說道:“我和裴兄同窗摯友,出門在外相互照應是應當的,夫人不要客氣。”
“真叫我不知道該怎么謝你,”裴夫人帶著淚花笑了:“你要是用得著的地方,盡管說。”
沈持:“先謝謝夫人了。”
裴夫人后來回到祿縣,聽說沈家的三個女娃兒都在私塾師從女夫子念書,納罕之余送了一匹十樣錦給沈家,以示對沈持的感謝。
濃粉色的料子,正適合沈家三個女娃兒的歲數。大房楊氏狠狠心用那匹布料裁了三套衣裳,給沈瑩姊妹上學穿,新衣上身,滌蕩了女娃兒身上的幾分村氣,果然是人靠衣裝,老劉氏叫一聲:“乖乖,個個都成小姐了。”
沈山瞇著眼看了看孫女,忍不住咧嘴笑起來,沈家的日子是越過越有奔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