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又感覺到生命特別美好了,光是看看云,看看樹,都這樣美好。生命里的悲傷、痛苦,暫時退場了,她還能獲得它的愉悅,并且感激它。
他們的目的地是個古鎮(zhèn)。小橋流水,白墻黑瓦,地上鋪著石板,曲曲折折的,不像平原上的人家,一出門,什么都瞧見了。
房子緊挨著房子,河兩岸的樹遮天蔽日,綠得冒煙,亭子藏在綠里頭,遮遮掩掩,配著水,清幽隱蔽,看上去很巧,像手巧的感覺,不曉得是不是人給弄成這樣的。
“這就是江南了?”明月跟李秋嶼走在石板上,眼睛碰到的,全是沒見過的風物,跟平原可太不一樣了。
李秋嶼說:“是江南,像山水畫一樣是不是?”
這倒是,秀美有意境,是像畫兒。
“原來有很多祠堂,牌坊還有寺廟園林,特殊年代被毀了很多,有很多東西是新建的了。”
“毀很容易,再建就很難,莊子里蓋新房,扒舊屋子只要幾天,新的得按月算。”
“地上的東西總是這樣,來來去去。”
他們說著話,下起了雨,說下就下,李秋嶼便帶她到街邊喝茶。
雨一下,綠的更綠,人也跟洗綠了一樣,白的墻,黑的瓦,真是分明得不得了,人在這樣的畫里,不毛躁了,聽聽雨,看看景,放松愜意。
“要是一直下,咱們就一直坐這兒嗎?”
“坐著吧,坐夠了就走走,走累了就歇一歇,愛干嘛干嘛。”
這樣的雨天,仿佛正適合坐著喝茶說話,做點什么都很美好,明月問道:“住這兒的人種地嗎?”
李秋嶼笑道:“南方也種地,但農作物跟咱們那不一樣,而且南方經濟更發(fā)達,掙錢的渠道也更多一些。”
“真奇怪,明明書上說過,江南的農作物跟北方肯定不一樣,但是吧,真來了,就給忘了,好像書上說的跟實際是兩回事。”
“因為你不熟悉,只是看書知道的,所以古人說,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咱們國家這么大,幅員遼闊,咱們以后多出去看看不一樣的地方,換換心情。”
明月覺得這樣怪好的。
房前就是河,離得太近了,橋很不錯,像貓把背拱得高高的,明月很少見到橋,更不要說橋下頭是汪汪的水。她想站在橋上看看,李秋嶼撐著傘,跟她一塊兒走上了橋。
呦,橋下還有人撐船,明月有點疑心了:“這兒水多,不潮嗎?我覺得身上有點潮。”
李秋嶼笑道:“shi度要比北方大,你想去干燥的地方嗎?咱們以后可以去西北。”
明月問道:“有多干?渾身褪皮嗎?”
她要是不來,江南只活在書里頭,是個概念,意識里會以為跟平原差不多,人一到,立馬感覺出不一樣了,很秀氣,很幽美。西北什么樣兒?大漠孤煙直嗎?
明月有點雀躍了,哪兒都想去。
他們在橋上看了會兒風景,心情暢快,李秋嶼給她介紹了吳越文化,她在書里學過,眼睛看是另回事。
一方水土養(yǎng)一方人,他們下橋來,碰見了當地居民,人家看起來挺悠閑自在,一點苦大仇深的感覺都沒有,好像日子不辛苦,蠻快活的。
雨不大,就是路有的地方滑腳,明月緊緊挎著李秋嶼的胳膊,兩個皮膚碰著,出了汗,像要黏在一塊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