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他聽從李武,是因為李武的父親曾手把手教他戰場求生之道。
因此,他對李武心存感激。
可此時,他覺得李武就像他的父親一樣,是個值得尊敬的人,敢于為軍士擔當。
李武回到住處不久,張武便興沖沖地趕來了。
張武剛一踏進營房,就徑直走到李武面前,眉飛色舞地說:“這招實在高明,把那些小子氣得直跳腳,巴不得找機會給我們點顏色瞧。
我現在總算明白了什么叫‘軍心可用’。”
說到這里,他忽然皺眉,“只是你們總旗好像不太待見我,路上碰到好幾個人都冷著臉。”
李武斜了他一眼,“管好你自己總旗那一攤子就行,還操心我們的人?”
張武干笑了兩聲,毫不在意,隨后又想起一件事,“對了,那被褥啥時候分發啊?”
“約好的三天,就是三天。”
李武答道。
總得讓底下的人先湊合著擠幾天,這樣才能看出誰跟誰更合得來。
想到這里,李武夜里睡覺都格外踏實,當然新被褥也是原因之一。
三天眨眼就過去了。
不知不覺中,隊伍的氛圍融洽了許多。
訓練時,大家也顯得更有勁頭。
不過時間一長,難免有些松懈。
每當這時,李武就會大喊一聲:
“這就撐不住了?讓張武他們看了笑話?全都打起精神來,好好練!我們要練到所有人都能打得他們抱頭鼠竄,上陣殺敵時也能所向披靡。”
通常這時,李武還會加上幾句:
“想想看,要是將來在戰場上,我們救了那些家伙的命,回去后,他們會多尷尬。”
士兵們仿佛已經看到那個場景,常常哄堂大笑,接著就像吃了似的,更加賣力地投入訓練。
這樣做的目的,一是讓敵意不至于越過戰友這條底線,二是調節氣氛。
張武那邊自然也不會閑著,同樣在背后推波助瀾,搞得他手底下的兵個個斗志昂揚。
這兩人所在的小隊頓時士氣高漲,很快吸引了眾人的目光。
不少百戶紛紛找上譚淵,想討教經驗。
譚淵心里清楚李武兩人的小動作,對此感到十分滿意,每天都喜滋滋的。
但他并不吝嗇,每次有人請教,他都會詳細解答。
當這些百戶得知這一切都是李武促成的,個個心生嫉妒,誰不想像譚淵一樣,手下兵士士氣高漲卻無需費神呢?
還有不少人忍不住夸贊:“譚大人,這可真是意外之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