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倭國那個鬼地方,有什么可先禮后兵的?
”終究是跨越千里之遙的遠征,元日戰(zhàn)爭的教訓又擺在眼前,陛下也是想謹慎一些”
”另外先生您也知曉,咱大明禁海多年,對那日本倭國一無所知,萬一其國內(nèi)銀礦已是被開采枯竭”面對著情緒突然激動起來的曹爽,朱元璋臉不紅,心不跳的解釋起來,沒有半點猶豫。
”如此,還算說的過去。”聞聲,曹爽終是不情不愿的點了點頭,對朱元璋猶豫不決的行為表示了理解。
畢竟他之前給出的諸多”證據(jù)”至多也就是作為參考的佐證,作為一國之君的朱元璋有所遲疑,也在情理之中。
”如此說來,先生是同意咱們大明先禮后兵了?”見曹爽松口,內(nèi)心頗有些惴惴不安的朱元璋頓時松了口氣。
他還真怕眼前的曹爽鬧情緒,撂挑子不干吶。
”反正無非是為了探明倭國內(nèi)部銀礦產(chǎn)量而去,縱使與其虛與委蛇片刻也無關(guān)輕重。”在經(jīng)歷了最初的不忿之后,曹爽也意識到了朱元璋的苦衷。
假若他和朱元璋身份對換,在對待倭國的問題上,恐怕他會比朱元璋還要小心謹慎。
”對對對,就是虛與委蛇。”
”陛下已是正式下令,命五軍都督府制定作戰(zhàn)策略,并督促廣東水師,福建水師,浙江水師盡快恢復(fù)秩序,整軍備戰(zhàn)。”
”一旦探明倭國銀礦的具體情況,陛下便會毫不猶豫的下令遠征,蕩平倭國!”聞言,朱元璋趕忙做出”許諾”,以寬慰眼前曹爽的情緒。
”那老爺子您今日前來,這是?”仰頭將手中最后的米粥一飲而盡,曹爽微微瞇起眼睛,面露不解的詢問道。
他可不認為,眼前作為百官之首的翰林學士”劉三吾”一大清早的便登門拜訪,是特意為了通知他一聲,朱元璋準備”先禮后兵”而來。
他應(yīng)該還沒有這般大的臉面。
”咳咳,”涉及到關(guān)鍵問題,朱元璋竟也罕見的扭捏起來,畢竟如若只是為了”出訪倭國”,他在禮部隨意挑選幾名干臣便可將此事辦理的妥妥當當。
他今日之所以親自前來,還是想要進一步了解倭國的情況,以便日后開展”海外移民”。
盡管時隔多日,但曹爽那番有關(guān)于令諸王就藩于海外的言論,仍是在他腦海中悠悠回蕩,經(jīng)久不息。
”先生,咱還是想要和您進一步探討,這諸王于海外就藩的章程。”
”您也知曉,陛下的皇子,實在是有些太多了。”
”但這倭國,似乎對大明而言,又有些太重要了,不好派遣皇子坐鎮(zhèn)”
說到最后,即便風輕云淡如朱元璋,一張枯瘦的老臉也是微微泛紅,但其雙眸中卻是充斥著濃濃的自豪之色。
在這個時代,能生兒子本就是一種本事,而他朱元璋更是此道的佼佼者。
聽到最后,曹爽終是明白了眼前老臣的來意,臉上也是露出了一抹恍然之色。
這劉三吾作為百官之首,正兒八經(jīng)的”皇權(quán)”擁護者,恐怕是朝中最不愿見到諸王染指兵權(quán),威脅中樞的朝臣。
恰好,令諸王移民海外,便可完美消除此等隱患,也難怪眼前的”劉三吾”對此念念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