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大明在”土木堡之戰”過后,掌握著大明軍權的五軍都督府便名存實亡,邊軍戰力也是急速下降,導致大明在日后的國祚中,再難組織起像樣的”北伐”,甚至還在嘉靖年間丟掉了掌控了百余年之久的”河套平原”。
但不管怎么說,曾經在草原上不可一世的瓦剌部和韃靼部在朱元璋和朱棣這對父子數十年如一日的”圍剿下”,終究還是受到重創,實力大不如前。
并且在隆慶年間,大明通過”互市”的方式,將彼時在漠南草原上稱雄的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封為”順義王”,正式結束了大明和蒙古之間將近兩百余年的敵對關系。
靠著各取所需的”互市”,大明成功讓其余蠢蠢欲動的蒙古部落也是放下兵刃,轉而選擇臣服大明。
自此之后,直至女真建奴于遼東崛起,大明和蒙古之間在未爆發過大規模的戰爭。
可以說,明朝末年的蒙古部落,其實力早已大不如前。
此等情況之下,野心勃勃的女真大汗皇太極迅速抓住機會,派遣大軍對名義上能夠節制蒙古諸部,在蒙古人心目中享有特殊地位的”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予以圍剿,逼迫他敗退青海草原,并含恨而終。
在末代”蒙古大汗”林丹巴圖爾病逝之后,其部下群龍無首,并最終選擇了投降皇太極。
自此,從成吉思汗時期,便統治草原的”黃金家族”正式跌下神壇,轉而由女真大汗取而代之。
此戰過后不久,皇太極便在蒙古各部首領的擁戴下,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清,并且對各部首領予以冊封,規定其領土疆域,初步奠定了征服蒙古草原的基礎。
前人種樹,后人乘涼,不外如是。
”但是先生,這些野心勃勃的蒙古韃子,為何要聽咱們的?”很快,治國經驗豐富的朱元璋便是意識到了關鍵問題,轉而眉頭緊皺的詢問道。
腿長在那些蒙古人的身上,他們大明又不能一直在草原上駐軍,如何能夠讓那些蒙古韃子心甘情愿的待在自己的”疆域范圍”之內?
”蒙古韃子,畏威而不懷德。”
”我大明若是想要將其征服,便需要恩威并施。”
”這一點在本質上,與燕王殿下口中的遠交近攻有異曲同工之妙。”聞聽耳畔旁響起的聲音,曹爽緩緩將目光收回,并以波瀾不驚的口吻分析道。
在過去的二十余年間,由北元皇室所代表的韃靼部接連遭受重創,原本還算團結的王公大臣們迅速分崩離析,有人選擇歸附大明,有人選擇歸附瓦剌部,有人則是繼續向草原深處遷徙,希望有朝一日能夠卷土重來。
對于主動歸附的蒙古部落,大明應該給予實質性的”優待”,從而發揮出”千金買馬骨”的效果,而不是以一些空飄飄的”虛名”將其打發了事。
對于依舊對他們大明保持敵意的蒙古部落,則應在最大的能力范圍內,對其予以打擊,繼而震懾其余搖擺不定的蒙古部落。
如此一段時間下來,大明必然能夠像歷史上的”滿清”一樣,對草原上的蒙古部落形成長遠且有效的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