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說,這杭州知府的差事,乃是天下一等一的好差事,不知多少人在暗中盯著這個位置,希望能夠將杭州府作為自己升遷的墊腳石。
可身份地位如此煊赫的一名官員,今日卻沒有出現在前來迎接燕王朱棣的隊伍中,反倒是由名義上節制整個浙江省十一府全部民生政務的布政使陳立負責統籌全局。
即便那杭州知府深諳人情世故,刻意將這個來之不易的機會讓給了自己的頂頭上司,但也不至于從始至終都沒有露面。
這背后,定然藏著某些不為人知的隱情。
”殿下,奴婢這就去召驛館中的下人前來一問”見燕王朱棣若有若思,曹爽和潁國公傅友德也是含笑點頭,從旁伺候的馬和便是主動上前一步請示道。
”問什么問,”聞言,燕王朱棣便有些不滿的揮了揮手,嚇得馬和趕忙匍匐在地:”人家估計巴不得咱們問吶。”
若是他沒有猜錯,這驛館上上下下皆是那布政使陳立的眼線,這些人怎么可能對他說實話。
”先生,該說不說,還真有點意思”
”杭州知府,這是被架空了?”
隨意的發了幾句牢騷之后,朱棣重新將目光投向曹爽,眉眼間閃過一抹凝重,看來這杭州官場的內部情況,要比他想象中復雜許多。
”杭州知府虞謙,祖籍河南陳留,洪武二十一年由國子生擢刑部山東司郎中,因政績斐然,于今年春天升任杭州知府。”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后,曹爽自懷中摸出了朱棣前些時日交予他的一封卷軸,并且將其擱置在朱棣身前的案牘上。
自從得知自己即將前往杭州府整頓稅務之后,他便出于”知己知彼,方才能夠百戰百勝”的心理,提前向朱棣索要了浙江諸多官員的生平簡介。
其中便包括了這位杭州知府虞謙。
”今年春天才剛剛升任杭州知府?”簡單的翻閱了幾眼之后,燕王朱棣便有些詫異的驚嘆道,似乎清楚了這位杭州知府被架空的原因。
這杭州府作為浙江省的”首府”,城中不僅有知府衙門,還有名義上總督全省行政事務的布政司衙門,甚至還有兩個知縣衙門。
層層掣肘和分權制衡之下,不上不下的杭州知府,確實存在被”架空”的可能,而且這種現象在大明的官場中并不新鮮。
究其根本原因,便是在于本地官員的”勢力”過強導致。
大明建國至今不過二十余年,科考取士卻也僅僅進行了屈指可數的四次,其中在洪武三年到洪武十八年的這十五年時間里,大明更是直接中斷了科舉考試,使得官員的選拔途徑由科舉轉變為”薦舉”。
而這項政策便直接導致,大明在地方上誕生了許多土生土長的”本地官”,這些官員在治理自己家鄉的時候雖是基本都能夠做到兢兢業業,但當其任期結束,改調至其余府縣的時候,便會自然而然受到當地官員的”排擠”和”疏遠”。
雖然朱元璋已于洪武十八年正式下旨恢復了科舉考試,但”薦舉”制度帶來的諸多隱患仍在源源不斷的影響著大明官場。
而今日沒有在碼頭上露面的杭州知府虞謙,極有可能便是受到這種制度影響的倒霉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