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過后,南京城外。
天色尚未完全大亮,平日里行人如織的運河碼頭便是擠滿了手持兵丁的士卒們,運河水面上鱗次櫛比的船只也被逐一肅清,將最中心的位置讓了出來。
經過三天時間的”發酵”,燕王朱棣將杭州府攪得天翻地覆的消息早已人盡皆知,成為城中當下最為時興的話題,此時早起路過的行商百姓們瞧見碼頭上如此”大動干戈”,瞬間便意識到了原因所在。
不過半個時辰的功夫,燕王朱棣即將歸京的消息就好似星星燎原,傳遍了南京城中的大街小巷,惹得從南京城門再到此處碼頭,這一路上均是擠滿了聞訊趕來的百姓。
”離京多日,本王終于回來了。”
依舊是那艘巍峨壯闊的艦船,身著黑袍的燕王朱棣立于甲板之上,神情頗為惆悵的朝著身旁的曹爽喃喃道。
雖然此次在杭州府的見聞和經歷,遠遠沒有他昔日領兵出征塞外的時候那般”驚心動魄”,但無論是那些膽大包天的貪官污吏,亦或者道貌岸然的佛教僧侶,依舊給他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
經過錦衣衛的初步清點,光是坐落在西湖岸邊的”凈慈寺”,便以各種各樣的手段貪墨隱瞞了杭州府兩成以上的耕地,原本應交予朝廷的”田稅”,卻被這些沆瀣一氣的佛教僧侶和富紳豪商們肆意揮霍。
至于其他”做賊心虛”的佛教寺廟,朱棣因為手中沒有確切的證據,且擔心一石激起千層浪,故此沒有貿然動手,只是囑咐那”因禍得福”的杭州知府虞謙繼續在暗中調查。
”殿下英明果斷,造福杭州百姓。”
許是即將歸家的緣故,曹爽原本波瀾不驚的臉上也涌現了一抹喜色,并且語氣頗為真摯的拱手道。
自浙江布政司陳立在驛館外”伏法”之后,朱棣便憑借著”便宜行事之權”,強行干涉杭州府的民生秩序,并將涉事的富紳豪商悉數捉拿歸案,將其家財充公。
至于城中那些眼紅糧價飆升,想要囤貨居奇,把控茶葉,食鹽,布匹等行當的商人們也紛紛被迫與錦衣衛進行了”和諧友愛”的會面。
僅僅一夜過后,杭州府城中的”騷亂”便得以盡數解決,原本飆升的糧價在大量的糧食重新流入市場之后也恢復到原本的價格。
除卻驛館街道上若有若無的血漬,以及官吏人數銳減的衙門署衙,杭州府似乎沒有發生半點波瀾。
”在其位,謀其職。”
”本王現在是越來越理解父皇了。”
不置可否的點了點頭之后,嘴角勾勒著一抹苦笑的朱棣便微微瞇起了眼睛,于腦海中拼湊出朱元璋的音容樣貌。
昔日他在北平坐鎮的時候,雖然沒有刻意關心過南京朝局,但多多少少也知曉朱元璋在治理朝政時所展現出來的鐵腕手段,尤其是面對亂臣賊子時的”刻薄寡恩”。
在某個輾轉反側的深夜里,他也曾不止一次的在心中嘀咕,認為自己父皇的手段過于”冷酷嚴苛”,行事作風與昔年的那位秦皇簡直如出一轍。
不過這一次,當他切身處地的感受到,因為某些亂臣賊子的”肆意而為”,究竟對尋常百姓們造成了何等難以用言語形容的創傷之后,卻是瞬間感同身受。
亂臣賊子,皆該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