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但是光是憑借著普通軍事力量還不足以打造出一個和平安定的發展空間出來,要想在戰爭結束后有著最致命也是最為關鍵的終極武器,那就需要有著核武器!
中國已經有了原子彈,而且蛋蛋還是可以直接投擲使用的武器,但是這種投擲手段還不能做到震懾和實用,空投不能將原子彈投到美國本土和歐洲本土,要想真正將這種無上威力的武器更有效的使用,那么州際導彈就是必不可少的另一件武器。
不過對于這個領域,段國學所能給予的幫助并不多,而且對于這樣高精尖的科技領域,段國學這種萬金油式的半桶水還是不要來賣弄了。
不過在這個領域上,是另外的幾個人在書寫著這個領域的傳奇故事。
“張德毅總工程師,今年讓您從百忙之中抽空出來做我們的講解員真是有些抱歉。”穿著防靜電服站在火箭總裝車間內,段國學有些歉意的向身邊的這位花甲老人致歉著。
“沒關系,能做總指揮的解說員也是我的一種榮幸“很久沒有來到這邊了,現在我們的火箭發展進入到什么樣的階段?”
“到目前為止,我們已經向太空中發射超過二十枚不同類型的火箭。其中問天一號由于載重和安全程度不高生產周期較長成本過高,已經逐漸不能再滿足我們的需要。現在我們已經成功的實驗了問天二號運載火箭,這種火箭長度上沒有增加多少,但是在直徑上卻增加到了三點米,這個尺寸也是今后我國火箭發展的一個制約瓶頸,因為我國的火車運輸要求中,這個數字就是鐵路部門運送尺寸的極限。我們只有等海南的火箭發射場以及發射中心建設成功后,火箭的直徑才有可能突破這個極限值。問天二號火箭起飛重量一百九十噸,能將一點八噸的載荷運送到距離地面數百公里的橢圓形軌道。問天二號火箭已經發shele六次,六次發射均獲得成功。而在這個型號的更新的改進問天二號甲型火箭中,我們采用了大推力的液體火箭發動機技術,略微增加了火箭的長度,運載能力增加到二點四噸,火箭的可靠性也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張德毅的介紹很簡單,他并沒有直接敘述這些火箭的具體內容。
而是簡單直觀的告并參觀人員主要數據和性能。
“除了這幾種,還有沒有更加大型的火箭?”問話的是李德林,這次出行就是要讓他在今后和西方列強們在談判桌上對壘時有著更多的底氣。而看現在李德林的樣子也知道此行絕對給他帶來了足夠的底氣。想想看,讓你看到這么龐大的科技產物,任誰都會為自己的祖國能生產制造出這樣的高科技產品而感到自豪。特別是在很多領域上,中國已經遠遠的將世界發展科技給拋在了身后,火箭是什么?可能到目前為止很多國家都沒有形成足夠的概念。除中國之外,唯一能有著足夠印象甚至是產品的也只有德國人手中的口火箭了。而在遙遠的中國,中國人已經悄悄的向太空中發shele十多枚衛星,要不是段國學扮豬吃虎的低調理念,如果將這個事實公開,那么相信歐美列強們會掉落一地的有色眼鏡。
“有!但是暫時還沒有能發射,問天三號是正在研制生產的三級運載火箭,它可以將一點六噸的載荷給運載到距離地面三萬六千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中去,只是在未能發射這種火箭驗證它前,這種火箭我們暫時還不屬于列裝產品中去。”張德毅嚴肅而又認真的回答著李德林,對于這些科學家來說,認真、負責是他們最優秀的品質。
“我記得你們三個月前已經完成了一箭多星的實驗性發射,而且還獲得了成功。”段國學這個從后市來的人自然知道一箭多星的發射意味著什么。
“是的,總指揮,我們那次的實驗獲得到了成功,我們用問天二號甲型火箭成功的進行了一次一箭三星的發射,目前我們正在準備第二次的發射。”
“這一箭多星是怎么回紅”李德林有些好奇。
“一箭多星發射就是用一枚運載火箭同時或先后將數顆衛星送入地球軌道的發射技術。這是一種優越先進的發射方式,它能充分地利用運載火箭的運載能力,將多枚衛星運送到太空進行釋放。”
“這么厲害。”李德林有些吃驚。
“一箭多星的發射釋放有兩種方式:第一種是把幾顆衛星一次送入一個相同的軌道或幾乎相同的軌道上;我們上一次就走進行著這樣的實驗。第二種是分次分批釋放衛星,使每一顆衛星分別進入不同的軌道。
就是說,運載火箭到達某一預定軌道速度時,先釋放第一顆衛星,然后火箭繼續飛行,個預定的軌道速度時,又釋放第二顆衛星,依此類撫。”個把衛星送入各自的預定運行軌道。我們下一次將要進行的實驗就是要實驗這種發射方式。”
“下次的發射是什么時候?把握性有多大?”李德林有些迫不及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