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一些青年還是私下里偷偷悼念。尤其是一些知青。
葉欣心中長嘆一口氣。
明年就是七七年了,時間越發緊迫,她從一月起就每個月出門賺錢,繼續朝著存款一萬努力。
因為外出,她聽到了更多時事新聞,也能看到報紙,從而推斷出,上層的斗爭正處于最激烈最混亂的時候。
不過,十年動蕩將在今年結束。
她清楚地知道,現在制造混亂的,只是強弩之末罷了。
但也因此,她格外小心,賺錢賺得很低調。
一想到自己竟然生活在時代的風口浪尖,經歷著載入史冊的大事件,她有時候都忍不住心驚肉跳。
這年春天,沒有新的知青來到豐水大隊。
葉欣跟知青宿舍越發疏遠,幾乎不往那里去了。不過聽說那群人吵吵鬧鬧的,很不和諧。這么一看,沒有新知青來也好,不然矛盾更多。
三月初,葉欣和沈卓參加了孟春蘭的酒席。
孟春蘭嫁到本大隊的一個姓陳的村子去了,離涼水塘比較遠,以后她走路過來可能要一個半小時。不過那家人能娶醫生做媳婦,經濟條件相當不錯,說是準備買自行車的。以后要是有了車,到醫療站也方便多了。
三月底,李光耀參加縣醫院的考試,順利考上了。
知道消息的時候,孟春蘭、黃志豪都很震驚,羨慕也感嘆,不過最后都化為了祝福。
大隊長倒是早知道似的,并不很意外,只是重新排了醫療站的值班表,畢竟現在只有三個醫生了。
李光耀春風得意,給沈卓幾個人都松了些東西,說不會忘了他們,會寫信聯系的。之后收拾東西離開,自此脫離農村,成為令人羨慕的城里醫生。
沈卓再次收到了俞醫生的信。信里,俞醫生說聽到考上的一個醫生來自豐水大隊,本以為是他,結果是別人,不免失望。
俞醫生對他竟然放棄那么好的機會而感到驚訝和不解,不明白他為什么一點兒“上進心”都沒有。最后,俞醫生以為他是特意扎根鄉村,無私奉獻堅持為農民看病,最后只能叮囑他繼續學習。
信尾,俞醫生還特別感謝年前寄的東西,說吃著好,比市面上的強,費心了。
葉欣也看了這封信,笑道:“完了,你現在成了扎根鄉村無私奉獻的光輝形象了。以后咱們要走,可怎么辦?”可別被道德bangjia啊。
沈卓道:“沒什么妨礙。別人怎么看是他們的事,咱們做好自己就行。”
葉欣想了想,“你說得對,不過咱們還是要考慮周到一些。現在醫療站三個人還能排得開,等你也走了,也許忙不過來的。不如趁現在這個機會,跟大隊長提出建議,培養幾個新的醫生學徒。也免得到時候人手不夠,手忙腳亂。”
沈卓覺得這個建議很好,也是對醫療站、對鄉親們負責。
他一走了之很輕松,但不能讓別人頭疼。大隊長年紀也大了。
葉欣笑道:“李光耀走在前頭也好,到時候咱就不顯得突兀了。”
沈卓轉頭把建議跟大隊長說了,大隊長也覺得在,即便現在醫療站人手還夠,但醫生不愁多,多教幾個出來總沒有壞處。
于是采納了意見,準備在大隊里選幾個對醫學有興趣的、聰明機靈的年輕人,最好年紀小一些的。
葉欣又忙起來了。
碧云花落了,她拾起來,繼續制作藥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