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藺稷的意思,他給她的信只一個“安”,乃他軍中不比府內安穩清閑,是故只需報平安即可。
但她于府中,回信定要多字多言。
這個要求,他沒有明說。但他離開時,留給她的除了一封六字信件,一塊白玉令牌,還有便是整整一大箱的寸長竹簽。
蘭心說,那是她發燒的兩個夜里,他侍奉在榻,連夜削制的。
如此,她少說一句話,少粘一個字,都仿佛是對他的辜負。
這男人,好生奸詐。
隋棠嗔他,卻也感慨。
感慨竹簽不夠用。
她要說的話有很多,譬如她悟出了令牌的意思;譬如藺禾終于放下了承明,承明也有了喜歡的人;再譬如她的學業又有長進了,承明夸她學得快,姜筠贊她悟性高;再譬如司膳處又研制出了好喝的鮮果茶,現在她最喜歡的不是牛乳茶,改成百果香了;還有、還有……
隋棠抓來一把竹簽,在已經寫完的信后補話。
還有——
阿粼思念三郎。
思念脫了口,歲月便變得漫長。
一日如三秋。
信才寄出去,便開始候來信。
一日,兩日,三日……月亮從月牙到玉盤,又從滿月到殘月。
隋棠記得他是去歲五月初三啟程的,如今已經是六月初三。
第五封信是四月初二收到的,如今兩個月過去了。
淳于詡安慰她,“最后的攻城是要難些,沒有消息便是最好的消息。殿下稍安勿躁。”
藺禾說,“三嫂習慣就好,阿兄們成日上戰場,家常便飯啦。你瞧阿母,該吃吃該喝喝,保養好自己好好候他們歸來才是真的。”
楊氏說,“等十五我去白馬寺燒香,殿下同去否?”
隋棠謝過他們,又想起藺稷的話。
多加餐,勤讀書。
于是便吩咐小廚房給她添一頓宵夜。
夜中,她任由想念溢流,手中摸索一個個木字練習,又將它們按照白日里學習的三十六計拼湊。第一輪的背誦她已經過關,如今在學習理解和運用,最新講的是第七計:兵不厭詐。
兵、不、厭、詐。
她摸到著四個字,將他們排列好。
該詞最早出自于《韓非子難一》,原文乃“繁禮君子,不厭忠信;戰陣之間,不厭詐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