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人類的律法框定野生動物,毀滅的是動物本身,而始作俑者卻不用付出任何代價。
荒謬。
同理適用于克拉克,亞成年的他跟還是狂暴龍的她沒什么區別。
這時的他有父母,那時的她有蘇珊。不同的是,他因人形受到優待,被他的軟肋養成了家犬;而她因獸形受束縛,被她的軟肋教成了野龍。
有得有失,一體兩面。
總之,克拉克好歹當了她的沙包那么久,又有著精靈的心性,她不介意他頭撞南墻,但介意他自取滅亡。
克拉克:“人有惡意,我相信。”他畢竟經歷過同齡人的嘲諷和欺負,“但不可能每個人都對我抱有惡意。”
“我的父母,我的朋友,包括我的同類——你,阿薩思。在知道我的特殊后,誰也沒有傷害我,甚至一直保護著我。”
阿薩思明白了癥結所在:“你只是恰好遇到了人類之中最善良的那一批而已。”
“而我,我遇到過人類之中最窮兇極惡的魔鬼。”她耐心地展開,“我不否認有善人,我現在能站在這里跟你好好說話,而不是把你打得滿地找牙,主要是出自她們的功勞。”
“可你別忘了,人類也是動物,具有一定的動物性。他們群居,占據物資,同時也擁有強大的領地意識。”
只是人類對自己的動物性習以為常,熔鑄于日常生活和觀念中,還道“本該如此”。
比如——
阿薩思:“你沒發現嗎?當外來者進入農場,他們會本能地找農場主。就像虎闖入了熊的領地,會本能地找熊打一架一樣。”
“當然,他們不是來打架的,而是來做交易的。可他們找的農場主是誰?首先是‘父親’,其次是‘兒子’。”
阿薩思:“我和‘媽媽’總是被忽略,知道為什么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