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永歷十三年
鄭成功率十萬大軍攻打南京鎩羽而歸,連折幾員大將,困守思明孤島,糧草匱乏。
南明永歷十四年春
前荷蘭通識何斌獻上島嶼地圖,向鄭成功鼓吹攻占臺灣為根據地:「臺灣沃野數千里,實霸王之區。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國;使人耕種,可以足其食。上至j籠、淡水,硝磺有焉。且橫絕大海,肆通外國,置船興販,桅舵銅鐵不憂乏用。移諸鎮兵士眷口其間,十年生聚、十年教養,而國可富、兵可強,進攻退守,真足與中國抗衡也?!?/p>
南明永歷十五年正月
海水漲cha0,大批軍艦在夜se的掩護下迅速通過狹隘的鹿耳門水道,登陸禾寮港突襲普羅民遮城的荷蘭守軍。
南明永歷十五年十二月十三日
鄭成功軍隊圍困熱蘭遮城,切斷水源、供糧,在近一年的大小戰事拉鋸之後,鄭成功與荷蘭總督揆一簽訂條約,荷蘭軍隊撤退。大員改東都明京,設承天府安平鎮及天興、萬年二縣。
南明永歷十六年五月
延平郡王鄭成功宣布撤退至東都臺灣,南明士氣大衰,將領或降清、或拒不遷臺。
南明永歷十六年六月
鄭成功薨逝,幾番波折之後其長子鄭經接掌延平郡王印璽,尊其母為董太妃,立正妃唐氏,封陳永華為參議事。東都改東寧,天興、萬年二縣改州。
南明永歷十八年三月
鄭經自思明接南明遺孤、寧靖王朱術桂等人及八百仕紳到臺灣。至此,中原地土上的抗清勢力瓦解,余留東海明珠臺灣在王朝末年的風雨中飄搖。
「阿娘,那是什麼?」船上一名年幼的nv孩指著海平線上隱約的黑影。
少婦望向nv兒指的方向,彷佛能看見那片或許一去便永無再見之日的秀麗江山,眼底浮起淚花,「那是我們的家鄉。」
&孩睜大水蒙蒙的雙眼問:「我們現在要去的地方不是家嗎?」
少婦艱澀的笑笑,兒的頭:「是啊,對阿惜來說,阿爹和阿娘在哪里,家就在哪里?!姑C4蠛@著這艘形單影只的船,而他們是這天地間的孤影,在無常世事中載浮載沉。白花花的浪頭席卷過來,蒼青se的海浪萬馬奔騰般沖向天際,在模糊了的海平線與灰蒙的天空中如游龍般穿梭、跳躍、翻涌的云濤融合為一。年僅四歲的蔣明惜不懂故國家痛、不懂民族大義,不懂父母舉家萬里的悲傷,這般情景卻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
婆娑之洋,美麗之島,確是她今生素未謀面的故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