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移世易,距離發現皎皎已經過去五年了,在山上并沒有找到什么特殊的線索。
于是,幾人在附近的山上簡單轉了轉,又去村子里討了口水喝,隨口跟村民們聊了幾句后便準備離開了。
不過他們也不是全無收獲,回去的路上,程穗隨口向趙一陽問道:“你覺得皎皎和這些村子越過越窮有關系嗎?”
趙一陽是學習過當代知識的新青年,他和程穗一樣,并不信什么不祥之說,“這些村子窮都是自身的原因,跟皎皎關系不大。”
“哦?”
程穗淡然一笑,稍稍側過頭,想要聽一聽他的看法,看看是不是和自己想得一樣。
“我看這些村子主要的農作物是水稻,而且這通往外面的山路也很破敗,除了賣糧食之外應該沒有別的收入渠道。”
“書上有句話:要想富、先修路。我覺得這個路不止是能夠走的路,還有賺錢的路子,只靠種地賺的錢有限,沒有別的法子賺得錢肯定是越來越少。”
程穗贊同地點點頭:英雄所見略同。
她和趙一陽的想法一樣,村子越來越窮大概率是由于內因,跟皎皎沒有半毛錢的關系。
北部的這些村子大多閉塞,距離城區遙遠,平時應該甚少和外界交流。城市已經邁入九十年代三四年了,他們還在六七十年代停留。
這里的糧食產量并不低,水稻年年豐收,可豐收并不代表能賣上好價錢。
都說物以稀為貴,當供大于求的時候,他們賣出去的糧食就會被壓價,這不是靠人為的努力就能改變的,反而要是不早日尋找更多出路的話,只會越過越窮。
南省的人口不像川省那么多,這些村子里的勞動力都用來干農活了,基本沒有多余的人去城里謀求新出路。
沒有多余的賺錢勞動力、不敢冒險去城里嘗試、不能放下種地的活計……這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其實一早就存在這樣的問題,只是隨著社會發展速度加快,才一點點暴露出來。
“所以他們就這么把責任都推到皎皎身上?去怪一只大熊貓?”同行的人聽不下去了,不解地問道。
程穗苦笑著抬了抬唇角:“有句話糙,但是說得不錯:拉不出屎怪地球沒得吸引力。”
誰會反思是自己的原因呢?
冒險去改變賺錢的成本太大,既然殺一只大熊貓就能解決,又何必折騰自己。
至于皎皎為什么會出現在他們的墳山……
程穗猜測皎皎應該是生活在川省的邊境,只是不小心掉入了江河,被河水沖到了南省,最后在水流平緩的時候,掙扎著爬上了岸。
由于那片生長著竹林的地方距離墳山不遠,皎皎便十分巧合地出現在了那里。
這么看來,眼下是真的走到死胡同了。
因為就算告訴那些村民他們越過越窮的原因,也找不到能夠幫助他們的方法,想來他們心里也是清楚這一點的,所以才會把希望寄托于那顆“吉星”。
可是程穗覺得張望山的話也不能盡信,總不能用一條生命去冒險吧?萬一到時候“吉星”不出現,他們又要把怒火發泄在哪里?
回去的路上,路過一處彎曲的山道時,車速逐漸慢慢降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