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好今天跟柳玉樹和鄒淵都好好的聊一聊。
“行,那我就不跟你客氣了。”
現在的物價不高,吃頓飯花不了多少錢,鄒淵直接替班里面同意了。
而趁著這個空擋時間,陸燃也去拜訪了一下柳玉樹,把希望他推薦一些研究生或者博士生來珠江電池的想法說了出來。
“現在大家的工作都已經分配好了,就算是有人愿意去珠江電池,也有點不好安排呢。”
柳玉樹自然能夠理解陸燃的想法,不過卻覺得有點棘手。
1995年的時候,大學生都還是屬于包分配的。
去珠江電池,那就相當于放棄分配,并且還要得罪用人單位。
不是每個人都能下定決心。
“并且研究生和博士生數量本來就很少,就算是我幫忙做思想工作,難度也有點高。”
去私營企業工作,在1995年的時候絕對不是大學生的理想選擇。
柳玉樹顯然是很清楚這些東西的。
“今年畢業的師兄師姐,現在讓人家來珠江電池,確實不是那么合適。”
“不過沒關系,我們可以考慮明年畢業的那一批。”
“最后一年基本上就是在完善論文,這些工作在珠江電池來做都是沒有問題的。”
“并且我可以保證這些人現在就去珠江電池工作,不僅薪酬和職位比其他單位要高。”
“他們操心的博士、碩士論文,也完全不是問題。”
“每個人至少都可以有一篇在行業內影響力巨大的論文產出。”
陸燃這么一說,柳玉樹立馬來興趣了。
別人夸下如此海口,他肯定是不相信的。
特別是行業內影響巨大的論文,哪里有那么容易寫出來的呢?
在材料領域,想要寫出這樣子的論文,都不是單純依靠努力或者個人能力就能實現,很多時候都是需要一定的運氣成分。
前幾天陸燃在報告會上一口氣拋出那么多鋰電池改進技術,可以說陸燃是當下全球鋰電池技術的領軍人物都是一點也不過分。
他愿意指導幾個人寫幾篇重磅論文,那是完全沒有問題的。
“我有一名博士生明年畢業,本來是想要讓他留校的。”
“不過去珠江電池工作,對他個人能力的提升更有好處,收入也更高。”
“等會我就直接去跟他聊一聊,看看是不是到時候跟你一起回公司上班。”
珠江電池很快就要騰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