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漫和裴晶晶都是因為他的關系加入劇組,可他和裴晶晶是親兄妹,一些做法上難免有偏袒。再加上年齡差異,缺乏共同語言,陶漫和裴晶晶基本不太說話;聰明的女孩子總能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陶漫在后期和越重影搞好了關系,沒讓自個兒吃虧。
但女孩子嘛,打得火熱和彼此仇視只取決于一念之間。裴令宣托著腮道:“嗯,然后呢?”
“我拿完獎我們還見過幾面,不過我最后一次約她,她就不接我電話了。”
“為什么?”
陶漫或許看穿了他是在打探,然而話開了口,又怎么能收回去,只好說:“這件事我就告訴您一個人,您千萬別說出去。”
“我不會到處亂說的。”裴令宣保證道。
“我們的那部電影……實際上是改編自越導的真實經歷。這個我估計她不會跟您說,但她私底下和我聊過,世界上是真有緩緩這個人的。”
劇本有創作原型,常見且合乎情理。裴令宣聽得漫不經心,接話道:“這樣啊。”
“嗯……肯定沒有電影那么戲劇化啦。那個女生真名叫什么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她是越導初高中同學,兩人情同姐妹,有段很珍貴的友誼。但后面發生了事故,導致對方退學,再后來不久,似乎就去世了。”
“這是很多年前的事了吧?”
“是呀……哎,是人家的傷心事,我怎么能隨便往外講呢……”陶漫唏噓半天,又遮遮掩掩的,不肯告知他實情。
“沒關系,你不想說可以不用說,我就問問。”他不愿意強人所難。故事有原型是很好的營銷熱點,應該加進制作花絮和幕后訪談當中;既然越重影從頭到尾沒跟他透露過半分,那說明她很抗拒被宣揚。
“不是,是……很復雜。”陶漫窸窸窣窣地從包里掏出手機,點了好一會兒,再遞給他說,“這條新聞,您看過嗎?”
裴令宣瞄了眼屏幕,受標題吸引,一目十行地讀完整篇報道。
“他是越導中學時候的班主任。”陶漫點到即止。
他消化了片刻,“那我明白了。”
啟程回國前,裴令宣猶豫了整整兩天。他和越重影若論交情,不深;若論感情,那也僅僅是前同事。但是他欣賞她,她有常人難以企及的才華,更有濃烈的熱情和堅毅的決心,如果她就此受挫折擺弄,一蹶不振,他會惋惜,會為她感到難過。
所以,他有責任去找她談談,關心她的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