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羽剛剛登上波音707客機,臉上便浮現異色。
只見超級科技模擬器正在迅速地形成波音707客機的設計圖,陳羽看到了,一架波音707三維圖正在快速的形成。
“陳教授,可是第一次坐大飛機,太激動了?”三機部領導笑道,“我第一次坐波音707的時候,也感到很震撼,這飛機太大了,難以想象30年前波音公司就能研制出這么先進的大型客機。”
波音707客機研制時間,正是1952年~1954年。
陳羽坐過的飛機,一個是運-8軍用運輸機,一個是伊爾-14,還有一個是三叉戟。
這些他坐過的飛機,都形成了完整的設計資料。
不過那三款飛機,顯然無法與波音707客機相比。
陳羽隨便應付道:“是啊,不過我相信以后我們中國也一定可以研制出屬于我們國產的客機。”
現在中國,是沒有一款自己研制的國產客機。
現在中國的客機型號,主要來自蘇聯、美國、英國。其中伊爾-62、伊爾-18、伊爾-14、安-24、里-2都是蘇聯制造,而波音-707則是美國制造,三叉戟、雙水獺則是由英國制造。
如今客機市場,美國屬于遙遙領先著,波音、麥道都是客機市場的巨頭,然后便是歐洲的空中客車。
至于蘇聯的客機,主要是在社會主義陣營。
蘇聯的客機主要有伊爾-62、圖-154、伊爾-86、圖-134、雅克-42、安-24、圖-114,跟蘇聯的軍用飛機一脈相承,蘇聯客機強調皮實耐用、適應極端氣候和簡陋機場,噪音大、尾氣排放大,燃油經濟性和舒適性落后,在國際市場競爭上比較差。
“難啊,研制大型客機哪有那么容易,運-10都遇到大量的問題!”領導搖了搖頭,嘆了口氣。
陳羽神色一動。
運十工程,代號‘708工程’,在兩彈一星成功經驗的鼓舞下,從全國各地各部門調集了500多名技術人員,意圖研制屬于中國的大飛機。
1978年完成了飛機設計,1980年運10客機首飛成功,那可是轟動了全國。
但是可惜,最終運十客機夭折了。
而這里面,是有多重原因造成的。
而歸根到底有兩大原因,其中一個原因是運十作為一款大型噴氣式客機,技術難度非常高,需要進行大量的研發和試驗工作,而中國航空工業的技術水平還難以滿足運十的研發需求,導致了運十在技術上面臨著諸多難題,難以實現商業化運營。
第二個原因,便是經濟原因,中國航空工業的經濟實力比較薄弱,無法承擔運十的研發和生產成本。
運十客機夭折,這是讓許多國人感到無比遺憾的一件事。
直到國產大飛機重新啟動,才再次開啟中國國產客機之路,而這中間便過去了二三十年時間。
陳羽心中怦然心動,若是中國能夠將運十研制成功,那整個中國航空工業將有一個實質性的飛躍,中國也不需要花費那么多錢,從波音、空客購買客機。
要知道,短短40年時間,中國購買了超過4500架民航客機、要是加上民用運輸機,那數量就更大了!
客機屬于高科技產品,附加值高,中國出口八億件襯衫才換回一架波音客機,那可是足以體現其中的利潤之大。
陳羽在座位上坐下,看著三維空間中,一架波音707即將成型,心中既有激動,也有一份期待。
中國使出九牛二虎之力還沒研制成功的運十客機,性能和技術指標大體相當于波音707客機,就是這樣,都還有比較明顯的差距。
而現在,一整套波音707客機的設計資料,都將為他所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