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羽,一種來自江東,美食精神卻傳承自老廣的秦末美食家,泄憤sharen不是活烹就是活燒,要的就是那口鮮活。
紀信身為劉邦元從之一,大漢建立后封侯名單中已經預定了他的名字。
他居然跟著劉邦胡鬧,去給劉邦當替身,后跟隨劉邦的人都很不能理解。
紀信自己也很不能理解,但他一覺睡醒,床頭多了一封詔書,他能怎么辦?
曹參拍著紀信的肩膀安慰:“大王就是這樣的大王,你還沒習慣嗎?”
紀信只能悶頭說習慣,太習慣了。
不然還能咋的?換個王?
“其實我們可以推舉盈兒為王。”雍齒出餿主意,試圖提前掀起大漢父子相爭。
王陵無奈:“你又被大王怎么了?又被罵了?”
雍齒重重哼了一聲,不肯回答。
他想和劉邦一起去魯城看熱鬧,被劉邦笑罵“你聽得懂個屁,讀書還不如我多”。
在漢王英明又縝密的安排下,漢王替身繼續當勸降吉祥物,劉邦本人冒充劉盈的護衛來魯城瞧熱鬧。
嘖嘖,那是真熱鬧。
既然魯城已降,士人就沒必要去荒野里搭個棚子。
由劉盈做主,他們將魯城給項羽修的、項羽從未來過的魯公住所收拾了一下,變成暫時的學宮。
一群士人自帶衣服干糧住了進來,連砍柴生火都自己負責。
到了辯論的時候,戴著各種頭冠的士人嚴肅入座,由老成持重者揭幕議題,開始吵架。
他們第一天爭吵的是何為忠誠。
浮丘代表荀子門人,要求魯城儒者為楚王盡忠,為楚王殉死。
魯城儒者引孟子言論,楚王是不仁不義之王,我們魯儒不反了他就是忠了,還殉死?殉你祖宗!
和劉盈同在屏風后面的劉邦傻眼。
他用胳膊肘撞了撞兒子:“他們的話是不是反了?”
劉盈道:“沒反。浮丘伯想讓魯儒去死,魯儒不肯去死。”
叔孫通給劉邦解惑,詳細闡述了荀子和孟子對“忠君”思想的不同之處。
總的來說,荀子是要求“愚忠”,無論君王如何,臣子都要盡職盡責。君王不好,臣子更要忠誠,死諫,而不是棄君王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