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知道劉備好義氣,這義氣就是劉備的枷鎖。自己對劉備有恩,即使劉備會背離自己,也會猶豫一段時日,不能立刻決斷。
自己防備在先,怎么也不會讓劉備占了先機。
當得知諸葛亮來曹營前,往自己治下豫州、徐州等地都送了勸降的書信,曹操直覺問題出在諸葛亮這里。
諸葛亮滿口仁義道德,曹操不相信,定有其他理由。
這是他沒能算到的事。他必須得知這件事。
諸葛亮身在敵營,還能和曹操開玩笑:“或許有其他理由吧。但我為何要告訴你?”
曹操道:“你若告訴我,我就放你離開?!?/p>
諸葛亮終于從榻上起身,盤腿坐在榻上看著曹操。
曹操不懼諸葛亮的眼神。
他確實是在為戰敗后找退路,這沒什么可恥的。
曹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出自本心,絕不羞愧。
諸葛亮不由流露出佩服的神色。梟雄怎么能不算英雄?曹操即使被使君壓制得很慘,都來不及發揮出他應該有的本事,也不改英雄本色。
諸葛亮爽朗道:“行,我告訴你。我對劉玄德說,漢哀帝沒死,他就在使君處,只是他認為大漢已滅,便不愿出現?!?/p>
曹操愕然:“當真?”
諸葛亮笑道:“我編這個謊言有何好處?”
曹操垂首沉思了一會兒,抬頭道:“我曾與先帝和弘農王都有幾面之緣。當年見到張盈,我便覺得眼熟。只是靈帝未有張盈那般年齡的皇子,我只以為自己多想?!?/p>
諸葛亮笑而不語。
曹操又沉思了一會兒,自言自語道:“若他真的是宗室,甚至是靈帝流落在外的皇子,為何不以宗室身份起兵?即使他擔心羽翼未豐時被人阻攔,但他羽翼已豐,只要對外展露自己真正的身份,無論是袁紹還是我這里,都會有不少心系大漢的人歸降,我與袁紹勢力頃刻土崩瓦解?!?/p>
曹操冥思苦想許久,想不明白。
他雖想不明白,也不會否認自己對張盈身份的猜測。
聰明的人一旦確定了自己的猜測,即使猜測再荒謬,再與現實不合,他們也不會輕易放棄這個猜測。
諸葛亮待曹操想了許久,直到有人都在門外徘徊,似乎有大事要奏與曹操時,他才開口:“曹公,黨錮之禍真的源于靈帝昏庸嗎?鴻都門學又是為何而設?曾經的你堅定不移地站在黨人這邊,如今的你已經成了一方之主,當你面臨靈帝朝堂那樣的情況,又會作何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