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聽到大家的討論,上前詢問那老大爺住在哪個村?
“就我們隔壁村。”客人指了指隔壁村的方向,“沿著這條公路過去幾公里就是了。”
江溪按照客人所指的方向,沿著村與村之間的柏油馬路朝隔壁小漁村走去,這個漁村離海鮮港口比較遠,沒那么發達熱鬧,村民房屋之間隔得相對遠一些,沒有很好的規劃。
不過靠海吃海,日子也不會太差,都是帶院的小三合院,或是二層小樓房,每家每戶的門前臺階上、屋頂上都放著一只像獅子的石頭擺件,銅陵眼外凸,鼻梁寬闊,大嘴咧開,長相尤為夸張。
江溪看了兩眼后繼續往里走,村里的道路上有幾個小孩背著書包去上學,她找小孩問了路,打聽到收廢品老頭家后便朝村子另一邊邊緣的樹林走去。
樹林邊緣有一間老舊房屋,院子里堆滿了廢舊家電、塑料瓶,堆得高高的,隔得老遠都能看到。
只是房屋門口站滿了人,大家臉色沉沉的看著大門的位置,低聲說著什么。
江溪走近發現大門上被人潑滿了糞便,里面院子里還灑著不少,而且墻邊還放著幾個花圈,花圈上面寫著‘老東西weixie,要遭天打雷劈’,‘出門撞死,喝水嗆死’,‘斷子絕孫,癌癥加身’
全是惡毒的詛咒。
江溪皺了皺眉,剛想詢問村民這什么情況時,就聽到村民說:“看到這些后心梗犯了,送到醫院已經沒救了。”
“這些人太狠了,于老頭心底最大的疙瘩就是斷子絕孫,他們這樣寫是要將人往死里逼啊。”
“怎么不是呢?已經把人逼死了。”村民語氣不快。
一個年輕小伙兒:“他不是干那種事情了嗎?不是活該嗎?”
一個六七十歲的村民說:“放屁,于老頭一直都很老實本分的,平時和大家相處也好,不可能做這種事。”
年輕小伙兒撇撇嘴:“知人知面不知心,誰知道私下是什么樣的人呢?”
年輕小伙兒大概二十歲,整天在村里游手好閑的,一大早就來到于家老屋看熱鬧,嘀嘀咕咕幾句被旁邊六七十的村民吼著,“臭小子你知道個屁,滾一邊兒去,少來造謠敗壞于老頭的名聲。”
其他村民也附和:“小龍啊,你可是咱們村里人,可不能和外面的人一樣不分青紅皂白的造謠。”
“人家有監控有證據,我可沒有造謠。”年輕小伙撇撇嘴,“就他那長相,一看就不是好人,你們可別被騙了。”
年輕小伙兒很不喜歡收廢品的于老頭,首先是覺得他長相丑還駝背,看起來就不像是好人,而且還前兩年撞見他鉆人家果園偷蜜柚,他出聲嚇得他摔下樹導致骨折,躺床上足足兩個月。
還有發現他去海上拿他家網籠,抓住他后上門去告狀,告完狀還將自家買家電拆出來的紙箱都拿走,他還想拿紙箱去換冰棍吃呢。
現在抓到他把柄,小龍不狠狠踩幾腳才怪,“他死了剛好,他要是不死,咱們村的名聲都被他敗壞了。”
“臭小子再胡說我抽你啊,你才整天敗壞我們村的名聲,叔公今天非替你爸收拾你不可。”皮膚黝黑的老村民揚起巴掌朝小龍跑去。
小龍年輕,轉身就跑了,一邊跑一邊喊,“本來就是,全網都知道了,你們別護著那個老流氓,他死了就是活該!”
老村民已經六七十歲了,跑了幾步就氣喘吁吁,壓根追不上,扶著腰大口喘著粗氣,余光剛好看到江溪一人站在馬路邊上,“小姑娘你哪里來的?不是我們村的吧,你也是來找于老頭麻煩的?”
其他幾個村民也幫腔說著:“小姑娘,這里面肯定有誤會,于老頭人挺好的,對人也和和氣氣的,收我們的紙箱塑料廢品價格都很公道。”
“是呀,他平時開個小三輪車收廢品,有空時還會開著小三輪車幫我們搬貨、送我們回家,還在海邊救過我家那個臭小子,不是那種壞人。”
“我不是來找他麻煩的。”江溪走到門口,佯裝疑惑的問:“就是聽說他收廢品,想叫他過去收,他是出什么事了嗎?”
“唉。”村民看她長得很和氣,說話也溫溫柔柔的,確實沒瞧出惡意,話也跟著多了起來,“昨晚深更半夜有人找到村子里來給他送花圈、扔臟東西,把人氣得一口氣沒上來,等我們趕來將人送到醫院已經沒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