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出知楚州。
這個消息在韓岡抵達襄陽沒多久,就傳到了他的耳中——世間總少不了有人為他傳遞信息,甚至是不待吩咐,便將最近的一年多的邸報,包裝得整整齊齊的的送來給他。
“果然還是如此?!?/p>
韓岡嘆了口氣,王韶終究還沒內(nèi)能逃過這一劫。他看得是最新一期的邸報,上面并不只是說著王韶,還有朝堂上其他方面的人事安排,對判讀朝堂上的變動,有著不可抹殺的巨大幫助。韓岡將新送來的邸報折了一折,他就換了下一頁來看。
穩(wěn)定了西府五年的三位樞使,如今先后離開京城,而東府政事堂中,也是如同走馬燈一般。兩府人事上的動蕩,就像屋外的狂風驟雨,只見是越來越猛烈,卻不知道什么時候能有個結果。
舊為京西南路轉運司的衙署,現(xiàn)在在韓岡帶著全家老小住進來之后,就只是將‘南’字去掉而已——京西路轉運司衙署。
這一座由四十多座大小樓閣所組成的建筑群,規(guī)模完全符合一名轉運使的身份,不過這一片建筑,比起韓岡的年齡都要大,已經(jīng)是老態(tài)龍鐘,大約有三十多年沒有進行一次全方位的整修。從前面的大堂直到最后一進的后花園,幾乎每一處樓閣都是漏風漏雨得厲害。
韓岡書房的窗戶,在初夏的暴風雨嘩嘩的直響,雨水和風暴從門窗處的縫隙中擠了進來,用絲綿麻絮堵著縫隙后,感覺就好一點了,但天花板上的滲水就只能干瞪眼。從房頂上落下來的雨水不是滴滴答答,而是幾乎流成了一條水線,幾個裝醬菜的小壇子放在滴水的地方,轉眼就積了小半壇出來。
房間里到處都是水,桌上地上皆是shi漉漉的,雨水沿著書架向下淌著。但韓岡卻不心疼自己的藏書,他一向只對書中的內(nèi)容感興趣,倒是不怎么在意去收集所謂的珍本、孤本,就算全都泡爛了,大不了再花錢買就是了,反正里面也沒有多金貴的版本。他就安安然然的坐著在潮shi的書房中,繼續(xù)翻看他的邸報。
王旖在外面喊了一聲,等了片刻之后,推門進來,看著韓岡依然故我的不動如山,王旖好氣亦復好笑,“方才幾個小廝過去的時候,都說官人你是宰相氣度,雨水都臨頭了,還一動也不動。?!?/p>
韓岡笑了,將邸報丟到一旁的書桌上:“若為夫能耐雨淋便是宰相氣度,外面街巷上的小販,就都是宰相候補了。”
書桌上剛剛擦過,也全是水跡。王旖乘著邸報還沒有完全被shi透,趕忙揭了起來,雙手的食中兩指的指尖捏著,隨意瞥了兩眼,對上面王韶的出外并不感到如何驚訝,之前的征兆太多,而韓岡也跟她說過王韶可能要出外了,只是平平靜靜的問了一句:“王副樞終于出外了?”
韓岡點點頭,嘆氣道:“王子純離了西府,元厚之進了東府,一出一入,人數(shù)倒不見少,可這事亂的……真不知道一年之后,兩府之中還有幾人能安然無恙的?”
“官人真是替古人擔憂?!蓖蹯叫φf著韓岡,“官人何須操心朝堂上之事?難道這是京西轉運使的差事不成?”
“說得也是,”韓岡自嘲的一笑,自己關心過度了,其實不論兩府中的姓名怎么變動,他都是無關人等,根本不應該去多想,“不該管的,也管不了,只能是看看熱鬧好了?!?/p>
在王韶出外之后,緊接著就是元絳入政事堂。前后就差了一天,所以登在同一張邸報上。
元絳算是新黨的同情者,但也沒有旗幟鮮明的站在新黨一邊。論資歷,元絳可以傲視同儕,官場上的輩份可以比擬文彥博、富弼,比王安石還要年長十幾歲,只是升得慢了些。做過三司使、翰林學士、知開封府,眼下也終于做到了參知政事的任上。
韓岡與元絳不熟,但幾乎是在同時升任翰林學士兼權知開封府的另一人,韓岡卻是極為熟悉——是蘇頌。權知開封府和翰林學士都是通往兩府的最后一級階梯,眼下的蘇頌,無論是地位還是資歷上,都很可能是參知政事的候補。如果政事堂不能取得平衡,說不定蘇頌也會被招進去。
在后王安石的時代,朝堂上要想重新找到一個平衡點,恐怕還要不少時間進行調(diào)整。只是這一切正如王旖所說,當真跟韓岡無關。
丟下了去為‘古人’擔憂,韓岡同時也丟下了shi透的書房,隨著王旖一起離開。書房中的陰shi,自有家中的仆婢來打掃,但唯一的問題,就是如果沒有一個晴天,再怎么打掃,都會轉眼就變回原樣,一點也看不到改變。
此時雨水如注,倒懸而下,晶瑩透亮的水瀑就掛在圍廊前的屋檐上。
韓岡攤開手伸進雨簾中,讓滑落的雨水砸在掌心處,感受著清涼的shi潤,以及暴雨的猛烈,“雨要是能早些停就好了,四月初夏,雨水太勤對地里的莊稼可不是件好事,對城里的百姓更不好,”
王旖在后面搖搖頭,他的丈夫總是掛心著政事,無論是身在朝堂和地方,很少見他能輕松一點。除了處置眼前的公務,就是在書房中寫些什么,或者是接見一下賓客,卻不見他出去與同伴找官妓喝酒,順便嘲風弄月。
不通詩詞歌舞、琴棋書畫的壞處就在這里,會占據(jù)大量時間的不良嗜好一概沒有,韓岡當然只能是將多余的心思放在正經(jīng)事上。
當然,這樣的問題在韓岡看來并不是問題,而且這也讓他能抽出更多閑暇時光,去陪著他的妻妾和兒女。
過了兩天,籠罩了京西路南段的陰云,終于雨收云散。被暴雨拘束在衙門中的襄州知府和襄陽知縣,亦終于能出來忙里忙外,韓岡也派了人去監(jiān)察和清點這一次暴雨所帶來的損失損失,同時以防有奸人想趁著如今的暴雨,將他們之前對府庫的虧空,全都給名正言順的報上來。韓岡心思細密,又深悉官員們的無恥,可不會給人利用這一場暴雨的機會。
清點災害傷亡人數(shù)和糧秣庫中損失的情況,大約用了六天的時間,而從報上來的數(shù)字上看,有很多值得韓岡皺眉的地方。
韓岡正拿著報上來的清單,一項項的仔細查看。清單上的許多地方,都被他用筆描了出來,那是值得商榷甚至審核的項目。但不管韓岡怎么對上面的數(shù)字質(zhì)疑,但報上來的死亡人數(shù),都已經(jīng)遠遠超過他的心理預計。
死亡者竟然有一百六十余人,同時還有六百多間民房垮塌,至于失蹤人數(shù),到現(xiàn)在還沒有一個準確的數(shù)據(jù)。
韓岡皺著眉頭,正想著該如何解決這一個難題,卻聽見外面在通報,說是李家的二衙內(nèi)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