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已經離去,而韓絳尚未抵京。
東府中書門下,便以新就任的次相集賢院大學士馮京為首。
朝會之后,宰輔們回到政事堂中,共議今日要處置幾項重要的政事。
“‘交趾蠢蠢欲動,似有所圖’。桂州沈起的這份奏章,兩位都看過了吧?”馮京高坐于中廳正位,將從廣南西路首府桂州【今桂林】的知州發來的奏章,當先拿在了手中,“這沈起,妄圖開邊釁、謀私利、邀功圖賞,此輩敗壞國事,使天子難以安寢。不知兩位參政有何看法?”
王珪先啜了一口藥湯,漫不經意的道:“將他調離便是。”
這些天來,王珪看著神色沒有什么異樣,但話語不多,明顯的心情不好。他是老資格的翰林學士,升了參政也有四年了,本以為拜韓絳為相之后,天子會過上一段時間再任命惇,也有后來轉頭舊黨的蘇轍、程顥、劉彝,而他呂惠卿,當初跟劉彝可沒少爭執過。
桂州在哪里?
嶺南!
桂州的位置的確重要,是南方重鎮,馮京和王珪都希望有個新黨的反對者坐上去。但呂惠卿不在乎,反正他手上沒人能爭這個位子,而詆毀新法的都去了嶺南,他才高興呢……為什么要反對?
從嶺南任官一趟回來,依例會加上一官,或是多減幾年磨勘,這是太宗時就制定的規矩,至今未變。王珪可能看上了這一點,不過就此病死嶺南的也不是沒有,否則太宗何必定下這項獎勵。
“就依相公、參政之言,讓劉彝去桂州替沈起回來。”
確定廣南西路的主帥人選,畢竟是小事。馮京第一個將其抽出來,只是因為這一樁公案,沒有多少爭執的余地。以此事開頭,成功的壓制呂惠卿,便可順勢而下,將接下來的幾樁公事一氣呵成的按照自己的心意處置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