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著冬至越來越近,開封府的上上下下都為郊天大典而忙碌起來。
韓岡雖然在外,依然也要聽著東京城中的命令,為大典準備錢物、人力。而且還傳令京府各縣,加派弓手、巡檢,并牢牢盯緊一干曾經有過舊案的不法之徒,如果有什么可疑之舉,可以先行扣押,等到大赦令下達之后,再將他們給放出來。
不論是政事堂、還是開封府,都是三令五申,在這一次國家大典的時候,絕對不能出任何亂子。
韓岡簽發命令的時候,都忍不住有些覺得好笑。千年前后的官僚政治,差不多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連做的事情都是一般。人雖變,可世情不變,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祭天的地點,位于開封南薰門外,被稱為青城的地方。離著城池雖不算遠,但也屬于郊外,所以那里修起來的宮室,就是正兒八經的行宮。
祭天用的圜丘,并不要韓岡來多手。那一座用黃土壘積而成的八十一尺高的土臺,已經用了幾十年,就算有些損壞,也自有大工匠來處理。但為了整修青城行宮,韓岡還是被命令調來一批流民,聽候府中的指派。
東京城分為開封、祥符兩縣,就跟唐時的長安城分為萬年、長安兩縣一樣。不過東京城五十里城墻括起來的這一片地,是由開封府直接管著。只有廓外鄉鎮,才是由兩縣管轄。從地位上,開封、祥符并稱為赤縣,比起白馬、陳留這樣的畿縣要高上一級。
在名義上,韓岡可以管得到開封縣和祥符縣。但歷任府界提點,從來沒有去管過兩赤縣的事,都是讓開封知府去處置。韓岡上任半年多了,巡視諸縣也從來沒有去過赤縣的轄區,有故事慣例在沒有必要自找麻煩。
從開封府最南端的扶溝縣回來,經過青城行宮的時候,韓岡也僅僅是向里面瞥了一眼,就打馬而過。多站一會兒,說不定祥符縣的知縣就要上面報告他韓岡侵犯職權了。
快到南薰門的時候,正好午后,平日這段時間豬走得比人多。韓岡繞了個圈子,從新鄭門進了東京城,城門官不再是‘直言敢諫’的鄭俠鄭介夫,換上來的一個監門官,有五十多歲,見到韓岡來,就立刻小心翼翼的親自將他迎進城來。
離開東京城不過十數日,城中已經是物是人非。
崇仁坊的王相公府此時已回歸開封府管轄,門前街巷變得冷冷清清,不復往日的喧鬧。門可羅雀這個成語并不是形容詞,韓岡騎馬經過,當真就在門前驚起了一群在地上啄食的麻雀。
王安石的舊邸原本就是官宅,由天子所賜,歸于宰相居住——基本上兩府宰執,在東京城中都沒有私宅,住著的宅邸統統都是官產,由天子賜予或是收回。想及京城的地價,韓岡對這個現象也不足以以為怪。
即便是一任宰相,想在京中買個符合身份的宅子,不靠貪污受賄,除非能在相位上盤踞二三十年。而且當真有哪位宰相買下來一片豪宅,御史們的眼睛都會如同遇上磁鐵的縫衣針,一起被吸過來。
現在熱鬧起來的,是隔鄰景明坊的馮相公府。馮京還未有賜惇。王安石剛走,呂惠卿和章惇都來了信,請他上京時順道一敘。
呂惠卿自不必說,自升任參知政事后,已經是新黨在朝堂中的核心人物。韓絳雖然是宰相,可他的作用僅僅是扶持而已。就如同慶歷新政時的宰相杜衍,王安石初變法時的宰相曾公亮,都僅僅是來保駕護航的,并不會是真正的核心。
而章惇回朝后,憑借著在荊湖的功績,已經升任知制誥、直學士院,現在正是炙手可熱的時候,說不準什么時候就升了翰林學士——如今因為曾布出外、呂惠卿晉升,正好學士院又多了兩個空缺——才半個月的時間,就已經穩坐了新黨第二號人物的位置。
至于朝堂上,新黨的第三號究竟是誰,就有些爭議了。
論理應該是判軍器監兼中書五房檢正公事的前任宰相曾公亮之子——曾孝寬。但京城中人有很多都認為,王安石的女婿,如今名聲響徹朝堂內外的韓岡韓玉昆,只要他卸下府界提點的職位,進入朝堂任職,壓倒曾孝寬不會有任何問題。
但韓岡一直以來,對新法雖是支持,在關鍵的時候又幫了新黨渡過了多次難關。無論是雪橇車運糧也好,還是流民圖一案也好,新黨上上下下,都要承他的人情。
但韓岡究竟對新黨的支持能到哪一步,現在也沒人心中有底。因為從本質上,韓岡的學術和理念,與以王學為治國圭臬的新黨,并不一致,甚至有許多地方截然相反。
過去有著王安石來壓著他,不讓韓岡始終堅持的氣學和格物之說在京中傳播,并在經義局中嚴防死守,不讓韓岡有涉足其間的機會。
但現在王安石離開了,經義局的主要成員都隨王安石去了江寧,只有呂惠卿升任經義局同提舉,留在京城。遠隔千里,又有長江浩浩,還能不能壓制得住韓岡,不讓天子收起蠱惑,這就是個能讓新黨頭疼,而讓外界頗為期待的問題。
儒門重師傳,學術上難以茍合的紛爭,到了朝堂上就是不可磨滅的矛盾。韓岡會不會趁機興風作浪,如同他在瓊林宴上所作的一樣,也是新黨在王安石離開后,能否緊密團結的起來的一個極重要的關鍵——無論如何,韓岡從他的身份地位,還有多年來表現出來的才干才智,再加上在天子面前的話語權,都讓他成為如今的政局中一個無法忽視的人物。
韓岡并不知道有多少雙眼睛在盯著自己的一舉一動,由此來評判新黨是否能如天子所愿,團結起來將朝政給穩定下來。
但韓岡明白王安石的卸任去職,雖然說這把遮天大傘不再覆蓋在新黨身上,自此之后,從呂惠卿開始,都要獨立承受京中的風風雨雨。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王安石之前所背負的那些矛盾,也隨著他一起去了江寧,在某種程度上,新黨也可謂是輕裝上陣。
朝局已經是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或者用后世常用的說法——后王安石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