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剽竊別人的話標榜己身,張巽沒那個興趣。
這句話在前世跟師父的時候無意中說出來過,師父感覺挺好,說的人又姓張,他就當成本家人,加進了太平道的教義里。
學了這么多年太平要術,還負責過新版本修訂,張巽就情不自禁的在祭臺上刻了下來。
出了祠堂。
擦干水漬,張巽見塵心欲言又止,便道:“有什么想問的說就好,老先生不必把我當成孩子。”
看這小家伙面無表情強裝大人的樣子,塵心擺了擺手。
“我去買點東西。”
說罷,便消失在了原地。
那身影快如閃電,幾道殘影閃爍便沒入竹林中,毫不掩飾自己的實力。
張巽明白,他的真實目的是去村中打聽信息。
這種小地方,不該有能說出那種話的人出現。
他知道,但他不在乎,太平道在這個世界留下的痕跡只有這個祠堂,以及張巽本人。
·乙巳年·五月廿六·
·宜:嫁娶、祭祀、修筑·
·忌:破土、出行、栽種·
看了眼測算的歷法,看來今天又可以開葷了。
再入祠堂,張巽將門窗都關上,從懷中取出幾張黃紙,上面畫著難以看懂的圖案。
兩指夾住掐訣,隨意一甩便貼了上去,瞬間耳邊再無嘈雜之音。
“符箓,在這里用起來真麻煩。”
打開貢桌下的暗格,里面是個貼著黃符的小箱子。
解咒打開,其中擺著一摞黃紙,以及一摞刻有‘’字的木牌。
昨天換的牌子就是從這里拿的。接著拿起黃符看了看,又將其放回暗格里。
這玩意現在根本沒有什么護身的作用。
太平道的符本質上分兩種,借法符,以及法符。基本上想用,得先有因,再有果。
第一種借來什么才能用什么,自然界的力量便借天地以及鬼神,諸如引雷喚風,威力大,方便,但能借多少看使用者的能耐。
第二種則是將術法刻印在符紙上,待到用時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