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譚得到的密報,全都是真實的。
郭圖、辛評的私養密探,以及伏氏不斷送來的密報書信,相互之間都能夠印證,足以說明瑯琊當下的狀況。
連孔融、許靖這樣名氣的人到了瑯琊之后,都只能穩住人心,讓流言不再繼續,同時為許澤說了一些開脫的言論。
也就是保住了許澤最后的臉面罷了。
而實際上的瑯琊,民心亂得很,大家都覺得秋收之后肯定收成慘淡,而今年冬災恐怕依舊不斷,若不是許澤、曹昂真的親力親為、勞苦功高,為人看在眼里,現在早就出民禍了。
可即便是這樣,許澤想要的大興土木、萬民一心之景況,也絕對不可能達成,一派死氣沉沉也,能做什么?
“出兵,”袁譚覺得天時地利人和盡握于手,督巡軍士操訓之后,知曉如今軍中面貌一新,在得到伏氏書信相請之后,當機立斷出兵!
那伏壽亦是貌美,我袁譚未必不能收取!
伏氏欲投我袁氏之麾下,而今便流傳一段力克許澤之佳話!
且讓天下英豪試看之,所謂名震淮揚的英豪許君侯,亦不過是順時勢而起的庸才罷了!
今日的袁譚,豪氣萬丈,有馬踏瑯琊,盡碎傳奇之雄心。
……
瑯琊陽都。
許澤正無意識的撓著頭,看向案幾前的幾封密報,道:“行軍路上需詐敗,在箕屋山的軍防需要先勝、后敗,而后逐步南撤。”
“要看情況而定……”
許澤抬頭看向了賈詡,道:“文和先生,我命你為監軍去守箕屋山如何?”
“為何是老朽前去?”賈詡心下一抖,操練了我這么久,難道還肯讓我領兵?
這君侯也不防備我呀,若是我在箕屋山自立如何?
算了,想想得了。
賈詡也只是跟隨自己素來的習慣,下意識的冒出了這么個念頭。
許澤認真的道:“隨機應變,將袁譚坑到莒北大營來即可,這方面你肯定在行。”
賈詡拱手道:“老朽領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