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僅有年珠如此說,就連年若蘭也是這般說。
皇上這才松口。
到了賜婚那日,蘇培盛浩浩蕩蕩帶著人直奔年家而去,畢竟岳沛兒如今還住在年家呢。
賜婚的圣旨宣讀完畢,那是恭喜聲不斷。
帶著岳沛兒接旨的是已經致仕的年遐嶺。
蘇培盛對著年遐齡那叫一個客氣,笑道:“……皇上說了,因五阿哥年紀不小,所以這婚期就定在明年春天,到時候岳姑娘就從年家發嫁。”
“這些日子,免不得要年家上下多替岳姑娘多費心。”
年遐齡連說“這是應該的”之類的話。
皇上既叫年家“辛苦受累”,那就絕不會叫年家白忙活一場,賞下來的東西自是不少。
由此也能看出皇上對年羹堯早無芥蒂。
不過兩三日的時間,一漢軍旗喪母長女即將嫁給五阿哥弘晝為妻的消息就傳遍了京城的每個角落。
誰家沒個不成器的兒子?又因弘晝格外不成器且接地氣,時常在便宜坊等地晃悠,他在京城的知名度是遠勝其兄長弘歷,一個個老百姓聽說這事兒后連連稱好。
“人不瘋狂枉少年,聽說這位未來的五福晉的祖父是將軍,能文能武的,定能將五阿哥調教的極好。”
“這孩子長大成親后就是大人呢,以后五阿哥定能成器的。”
……
平頭老百姓看待問題比較片面單一,但不少文人墨客看待問題則深刻許多。
這些人明面上替不成器的弘晝高興,實則私下也是議論紛紛:“從前先帝在世時常說‘滿漢一家親’,卻從未叫他哪個兒子娶漢軍旗女子,皇上雖從未允諾過我們什么,卻也沒將我們漢人當成外人。”
打人專打臉
這些謠言為皇上贏得不少民心的同時,也給了熹嬪重重一擊。
當日她與年珠嗆聲爭吵后,就意識到夜長夢多的道理,沒出幾日就帶著吳扎庫格格前去給裕妃請安,先前對吳扎庫格格極其熱情的裕妃卻是連面都沒露,直說自己中了暑氣,要好生養著。
她輸了。
輸的慘烈極了。
不僅在賜婚的圣旨下來之前裕妃不見她,甚至連弘晝也不愿見弘歷呢。
他們母子心里清楚得很,弘晝嘴上雖說著“不偏不倚,誰都不幫”之類的話,實則卻已悄無聲息站在了年珠那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