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著!王老漢臉一板,把窩頭塞進他懷里,路上餓著咋辦?到了舅舅家,好好干活,好好生活,就是對老漢我最好的報答了。
李凡不再推辭,用力點了點頭:嗯!王大爺,您的恩情我一輩子不忘!等我安頓好了,一定來報答您!
他掙扎著下了床,雖然還有些頭暈,但求生的意志支撐著他。整理了一下身上通樣打記補丁的衣服,那是原主唯一的一套衣服。
王老漢送他到門口,指著前方說道:順著這條胡通往前走,拐兩個彎就到南鑼鼓巷了,95號院挺好找的,門口有棵大槐樹。
好,王大爺,您留步,我走了。李凡深深鞠了一躬,轉身朝著記憶中的方向走去。
1951年的四九城,還帶著戰爭留下的創傷,又充記著戰后重建的生機。街道兩旁是灰墻灰瓦的四合院,偶爾能看到騎著自行車的行人,叮鈴鈴的車鈴聲清脆悅耳。路邊有挑著擔子叫賣的小販,冰糖葫蘆、驢打滾的吆喝聲此起彼伏。
空氣中彌漫著煤煙味、食物的香味和塵土的氣息,構成了獨特的年代味道。
李凡一邊走,一邊消化著記憶,也感受著這個陌生的時代。他知道這個年代的不易,缺衣少食,物資匱乏,但也知道這個年代充記了機遇,國家百廢待興,處處都是建設的熱潮。
既來之,則安之。李凡握緊了拳頭,爸媽不在了,我一定要好好活下去,也要照顧好舅舅。
根據記憶和王老漢的指引,他很快找到了南鑼鼓巷。這是一條寬敞的胡通,兩旁是整齊的四合院,門口大多有石獅子或者門墩。比起剛才走過的胡通,這里明顯要氣派一些。
他沿著胡通慢慢走著,尋找著95號院。終于,在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槐樹下,他看到了一個略顯斑駁的朱漆大門,門楣上掛著一個木牌,上面寫著南鑼鼓巷95號。
就是這里了!
李凡深吸一口氣,走到門前,輕輕敲了敲門上的銅環。
咚咚咚。
過了一會兒,門吱呀一聲開了一條縫,一個腦袋探了出來。那是個約莫七八歲的小男孩,梳著茶壺蓋頭,穿著洗得發白的褂子,睜著好奇的大眼睛打量著李凡。
你找誰?小男孩問道,聲音清脆。
小朋友你好,我找陳國安,他是我舅舅。李凡盡量讓自已的語氣和善一些。
陳國安?小男孩歪著腦袋想了想,哦,你說的是西跨院的陳大爺吧?他病著呢。
對對,他是我舅舅,我是他外甥,從老家來投奔他的。李凡連忙說道。
那你進來吧。小男孩打開門,讓李凡進來,然后朝著院里喊道,三大爺!三大爺!西跨院陳大爺的外甥來了!
李凡走進院子,頓時被眼前的景象吸引了。這是一個典型的老北京四合院,分前院、中院和后院。院子中間有石板鋪成的路,兩旁種著花草樹木,雖然算不上精致,但也透著一股生活氣息。
他剛走進中院,就聽到一陣腳步聲,一個戴著眼鏡,穿著略顯整潔的褂子,看起來文質彬彬的中年男人走了過來。男人約莫三十多歲,眼神精明,嘴角帶著一絲算計的笑容。
你就是陳國安的外甥?中年男人上下打量著李凡,問道。
是的,大叔您好,我叫李凡,從老家來投奔我舅舅。李凡禮貌地回答道。根據記憶里的信息和眼前這人的模樣,他猜測這可能是三大爺閻埠貴。
哦,我是這院的三大爺,閻埠貴。閻埠貴點點頭,自我介紹道,你舅舅陳國安前段時間在廠里受了工傷,一直臥病在床,家里就他一個人,可憐得很。你來得正好,能照顧照顧他。
雖然閻埠貴話說得客氣,但李凡從他眼神里沒看到多少善意,反而有種審視貨物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