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念念,念書的念。
每次老師點到這個名字,全班總會有幾聲低低的笑,大概是覺得這兩個字跟我手里永遠攥著的、畫記紅叉的練習冊太不般配。父母說這名字是盼著我走正道,可我的成績單常年在中游徘徊,數學卷子上的錯題能連成北斗七星,物理更是常考及格線邊緣。對著作業本上的名字發呆時,總覺得“念念”這兩個字像塊浸了水的海綿,沉甸甸的,把“我”該有的形狀都泡得模糊了。
現在是初二開學前的最后一天,教學樓前的公告欄圍了不少人,都在找自已的名字。我擠不進去,退到旁邊的香樟樹下,風把樹葉吹得沙沙響,像有人在耳邊念叨。這一念叨,就念起了游戲里的“回響”。
他是我在游戲里認識的。去年夏天我霸榜游戲排行榜第一時,他私聊我:“帶我組隊吧,一個人玩太悶了。”點進他的主頁才發現,他玩了挺久,段位不算頂尖但操作很穩,主頁簽名寫著“找個隊友,長期在線”。我隨手回了句“行”,沒成想這“長期”真就持續了大半年。
他總愛在語音里哼些不成調的曲子,說自已在學鋼琴;會在我連輸三把摔手機時,發來張手繪的表情包,畫著個戴眼鏡的女生踩游戲手柄,旁邊寫“消消氣,哥帶你打回來”;上次我物理考砸了在語音里哭,他沉默了半天,說“其實壓強公式可以記成‘壓力壓在受力面上’,試試?”
最讓我記掛的是,他說他見過我?!吧现苋艑W,穿藍白校服,扎馬尾,在便利店買可樂的那個?!彼谡Z音里說,“我跟你打招呼,你沒理我?!?/p>
我對著手機翻了個白眼。全學校一半女生都穿藍白校服扎馬尾,誰知道他說的是不是我。但手指敲鍵盤時,卻忍不住笑了——他哼的那首曲子,我好像在學校的音樂教室聽過。
風又吹過香樟樹,把公告欄那邊的人聲送過來一點。我低頭看著自已的鞋尖,突然覺得好笑。
念念,回響。
一個是常常被人念叨著“怎么又考砸了”的名字,仿佛這個名字就代表著失敗與沮喪;而另一個,則是在游戲中始終如一地跟在我身后,如通回聲一般緊緊相隨的名字。這兩個名字,一個在現實生活中給我帶來壓力,一個在虛擬世界里給我帶來陪伴,卻都與我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
然而,令人啼笑皆非的是,盡管我們在屏幕兩端已經聊了大半年,我卻對對方的長相一無所知。這種感覺既奇妙又有些無奈,就好像我們之間隔著一層薄紗,雖然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卻始終無法看清對方的真實面目。
公告欄前的人群逐漸散去,我深吸一口氣,邁著有些沉重的腳步朝那邊走去。心中不禁涌起一絲期待,不知道分班表上是否會隱藏著那個名為“回響”的人。畢竟,回聲這種東西,總是會如影隨形地跟著聲源,不是嗎?也許,在這新的班級里,我終于能夠揭開那層神秘的面紗,與“回響”真正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