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亭子是萬佛寺有名的觀景處,朝云亭。
挑檐飛翹,立在崖邊。
據說每日清晨云霧漫過亭臺,日出時霞光鋪灑在云海之上,美得驚心動魄。
來寺中清修的香客,大多會特意早起趕來觀景。
虞扶音緩步走上亭中,指尖撫過冰涼的欄桿。
可誰也想不到,這般雅致的地方,竟是母親生命的終點。
當年仵作驗尸時說,母親是傍晚從這里摔下的,官兵搜了一夜,才在山底尋到尸體。
可母親好端端的,為何會在天色將暗時獨自來這朝云亭?
那時她年僅十歲,只覺得心里發堵,隱約覺得不對,卻說不出緣由。
偏偏仵作早已蓋棺定論,加之當時齊家突生變故,父親心灰意冷,干脆辭了官,扶著母親的靈柩,帶著她和弟弟,跟著齊家一起去了揚州,這一住便是數年。
如今回想起來,母親失足墜崖后,齊家馬上就出事了。
巧得像有人精心編排的話本。
而且,母親本就不常來萬佛寺,那一次去,原是因為父親要去隔壁縣出公差。
父親性子耿直,此前已因直言觸怒過先皇,母親放心不下,才想著去寺里為他求一支平安簽。
偏偏宋嬤嬤那時因孫子生病告了假,沒能陪在母親身邊。
隨行的兩個丫鬟見主子失足,怕擔責,也跟著跳下去了。
太過蹊蹺。
虞扶音俯身,順著亭邊往下望去。
崖下白云繚繞,層層疊疊的云霧像是柔軟的棉絮,恍惚間竟真有讓人想踏上去的錯覺。
“娘娘。”
一聲輕喚從身后傳來,帶著幾分警示。
虞扶音回頭,見莫忘師太不知何時立在亭口,手中念珠緩緩轉動:“娘娘這一腳,可別踩空了。”
她收回探出的腳,直起身道:“師太放心,我還有未竟之事,不會這般輕易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