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外出辦差回去之前的流程,沈持頭一次寫奏折不太熟練,在俞馴的指點下才把這次開礦的來龍去脈寫清楚,寫得成熟合格——既不能在言辭之中搶別人的功,
流露出自大的調調,
又不能落下自己的一分功勞,
吃虧的事也不能做,非常考驗文字功夫,足足擬了兩天,
刪減增改五六遍才得以寫成。
“沈大人以后習慣就好了。”俞馴看著他愁眉緊鎖的模樣,笑著說道:“這已是當官最容易的事情了。”
沈持:“……”
多份奏疏一道加急送往朝廷。
十日后,皇帝蕭敏得以看到這封奏疏——一本厚厚的《銅仁縣采礦之朱砂礦》,打開,他足足瀏覽了一個時辰,而后一拍御案:“沈愛卿在黔州府辦了件大事。”
那個很是被少想起的西南不毛之地,竟開又發現一處大的朱砂礦藏。
皇帝蕭敏很是滿意。
但也有一樁叫他生氣的事情,一日在召見左丞相蕭汝平的時候說道:“黔州知府焦硯平庸無能,戶部員外郎在奏折中彈劾說,其在黔地經營二十多年,治下人丁不增長不說,還比先前減少了九萬人,先免了他的官,押回京城,讓大理寺審一審這些年他到底在干什么。”
蕭汝平:“是,陛下。”
皇帝邊思索邊道:“沈歸玉回京后……”
蕭汝平拈著花白的胡須接著他的話說道:“陛下,老臣以為,大理寺這些年擠壓了許多案子,沈大人機敏心細,去翰林院修書可惜他這般才干,要不讓他到大理寺去?”
“這樣一來,賀大人嚴刑峻法,”他忖著皇帝的心思:“沈大人溫和寬厚,二人調和一下,大理寺……”
這些年大理寺在賀俊之的手里,聲名狼藉不說,他們是一丁點兒說話的余地都沒有,眼看他勢力越來越大了。
是該扶持個人與賀俊之抗衡了。
沈持年少,初生牛犢不怕虎,又頗有才智,是塞進大理寺最好不過的人選了。
皇帝離開龍椅踱步:“讓吏部擬文,暫不擢沈歸玉回京,命他暫代黔州知府之職,挑選能干賢才后去接任他,另外再從工部選個清廉之士去駐銅仁縣管理礦務,那里挖出朱砂礦,油水豐厚,切不可放貪婪之人。”
一點兒都不提讓沈持去大理寺的事,還不讓他回京了。
蕭汝平想推薦沈持去大理寺,制衡賀俊之的小九九被堵死,面上卻不露出一丁點兒:“臣遵旨。”
黔州府。
九月中旬,工部礦物司的官吏收到回京的公文,徹底松了口氣,胡見春更是道:“來的時候京城荷葉田田,回去后金桂飄香了。”
從五月到九月,四個多月的時光,總算能離開黔地,回京與家人團聚了。
唯有沈持被留下來了——暫代黔州知府一職,不知“暫”多久。
就在公文來之前,趙蟾歸還問他:“大人,咱們回京時從秦州府路過,回家一趟吧?”
沈持也有此念頭:“但我未在奏疏中向陛下告假,恐只能短暫停留一二日。”
他忽然眼睛一亮說道:“雖說不能回家,但這個時節,江兄裴兄他們在省城考鄉試,說不定能碰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