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淵看后說道:“嗯,句句務實。”
沈持:“那請以先生之名向朝廷提出?”
“哎呀,”王淵說道:“不急,我今兒親自下廚,燉一鍋豆腐肥腸招待你,咱們邊吃邊聊。”
沈持微愕:“怎好讓先生動手,您坐著吧,想吃什么只管說來,我來就是。”
王淵:“這是我為數不多的樂趣,你就不要跟我搶了。”
“這豆腐肥腸,還是當年在退思園的時候按照的辦法,我改成了我自己的愛吃的口味。今日,你來嘗嘗。”
在里面放了風干的咸魚來煲。
臨近中秋,滿城的野桂花彌散出濃濃花香,帶著絲絲縷縷的香甜,配著剛從灶火上端下來的豆腐肥腸砂鍋的醇香,讓人食指大動。
“我今天收集了一些山上的桂花,”王淵興致勃勃地說道:“拿來泡酒,明年這個時候,有桂花酒喝了。”
這次只能喝從酒肆里沽來的酒了。
沈持斟了酒,二人邊品著美食邊小酌美酒。酒至半酣時,王淵才說道:“歸玉,這興商開市的奏折即便以我的名義上奏,陛下也能瞧出是你的主意,若當真經營起來,陛下或許要你來主持,這么一來,你平定大理段氏之后又要接手此事,那么又要滯留在西南而無法返京回到朝廷……久久遠離陛下身邊,于你的仕途不利啊……”
“你還要上奏嗎?”
“先生,”沈持說道:“此地雖遠離京城,但山川錦繡,物產富饒不遜別處,我身處這里并不覺得委屈,再者我身披官袍,腹食朝廷俸祿,全賴陛下隆恩,愿意為朝廷治理一方,樂見物阜民豐,還請先生成全。”
王淵:“有你這番話,我就放心給陛下遞這份奏折了。”
沈持再一次謝過他。
吃過飯,王淵收下了他草擬的奏折:“放這兒吧,我好好看看。”
因為王淵的名氣,他來到鶴州府之后,不時有名儒才子跋山涉水慕名前來拜訪,這兩日恰好來的人還不少,他拿給他們看,士子們都說好,又提了些意見,酌情修一修更好。
定稿后,以王淵的名義上奏朝廷。
恰在八月中秋節之前到了朝廷。
這日,皇帝蕭敏在早朝時拿出來讓群臣議論,右丞相曹慈頭一個反對,他說道:“誠如王大儒所言,驟開商賈,起初其利必厚,民必蜂擁而至前往經商,如此則田地拋荒難避免,日久恐難保生計所需的糧食棉麻,再者,開通西南各邊市,行商來往必多,若心懷不軌之人效仿一次白衣渡江,遽然生變,何以應對。”
又質問,若一地發生災荒,流民驟增,一旦釀成民變,如何處置。
皇帝蕭敏,似乎在思考什么,良久才問道:“沈歸玉履滇,已經快兩年了吧?”
“滇”是當朝對西南一帶的簡稱。
沈歸玉?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這不是王淵上的折子嗎,關沈持什么事。
皇帝蕭敏則在心里想著:這折子不會是王淵所寫,必定是沈歸玉的主意。
左丞相蕭汝平說道:“陛下,沈大人是去年正月去的西南,到今日一年又七個月。”
皇帝蕭敏“哦”了聲:“接著說西南通商的事吧?”
群臣各持己見,大多數是反對的。總之,是看不上商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