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這宗室藩王的能力出眾,以至于能夠彌補封國與大明本土之間的國力差距;要么是大明本土的君主昏庸無愧,盡失民心,就連軍中的將士們也不愿替其效力。
而基于這種情況的”皇權(quán)更迭”,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無疑是一件幸事。
更重要的是,大明的皇位仍在朱家人手中,未曾便宜了外人。
”大才,先生大才吶!”
”咱實在是佩服!”
幾個呼吸過后,書房中異樣的沉默猛然被朱元璋情難自抑的低吼聲所打破,神情很是亢奮。
都說當(dāng)局者迷,他今日算是有了切身體會。
他光想著替后世子孫解決諸王權(quán)柄過甚,威脅中樞的隱患,卻是忽略了”生于安樂,死于憂患”的道理。
倘若后世子孫昏庸無愧,即便是丟掉皇位也是咎由自取。
此等情況之下,這大明的皇權(quán)與其便宜了外人,還不如交由能力出眾的宗室藩王。
畢竟沒有出眾的能力,早已分封海外的宗室藩王也難以克服重重阻礙,殺回大明,爭奪皇位。
在某種意義上而言,曹爽建議諸王分封海外的計策其實就是在”養(yǎng)蠱”,其真正用意也是為了優(yōu)勝劣汰。
反正不管怎么篩選,這大明朝的皇帝都是姓朱,便宜不了外人。
而在原本的歷史上,起兵靖難的燕王朱棣之所以能夠肆無忌憚的與建文帝朱允炆打擂,也是沾了這個原因的光。
畢竟說來說去,這”靖難之役”其實就是老朱家內(nèi)部的”家務(wù)事”,皇位還在朱家人手中,并未真正出現(xiàn)”改朝換代”的情況。
如若當(dāng)時起兵反抗建文帝朱允炆的,并非是燕王朱棣,而是地方上擁兵自重的將校勛貴,或是在西南邊陲勢力深厚的土司領(lǐng)主,原本按兵不動的”藩王”和”武勛們”便會瞬間發(fā)難,將膽敢染指大明皇位的亂臣賊子碾死。
”只是一個不算成熟的建議罷了,當(dāng)不得老爺子如此夸獎。”聞言,曹爽連連搖頭,言語間頗有些事了拂衣去,深藏功與名的意思。
他的這番”奇思妙想”,完全是建立在領(lǐng)先了這個時代數(shù)百年的”眼界”之上,而并非他真的”博學(xué)多才”。
”如此,咱就放心了。”
”等咱回頭見到陛下,定然要將先生的這番高談闊論一字不差的報予陛下知曉,令其下定決心,征討倭國。”
也許是知曉曹爽心中的執(zhí)念,心滿意足的朱元璋趕忙做出許諾,神情很是認真。
曹爽剛剛的言論,徹底免去了他的后顧之憂,而眼下最為重要的,便是”先禮后兵”,探查日本倭國銀礦的虛實了。
一旦倭國銀礦仍存在著數(shù)量不菲的存量,那他便會舉傾國之力,不計代價的征討倭國。
屆時,哪怕是日本人口中的”天照大神”復(fù)蘇,也擋不住大明虎賁的屠刀,他說的!